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正>"自8月初大拱棚黄瓜进行入采摘期,现在已收入了3万多元,这茬能卖到12月底,到那时,冬暖式大棚黄瓜又接着入市了,俺菜农一年四季围着"黄瓜转"。在山东省平原县王杲铺镇崔坊蔬菜产业小区里,菜农王吉利忙得不亦乐乎。今年以来,该镇在发展壮大冬暖式黄瓜大棚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导扶持农民种植拱棚蔬菜,实现了黄瓜上市"无缝对接",种植面积达1330余公顷,年产值2.1亿元。  相似文献   

2.
冬暖式蔬菜大棚是以冬暖式蔬菜种植为对象,针对北方地区冬季蔬菜种植进行的一系列经济产业链条,内容涵盖了蔬菜种植、大棚建设、农业资金及以相关信息产业。主要针对现阶段农户采用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蔬菜的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3.
将菜农的经验制定成标准 从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到有机蔬菜,经过15年的大棚蔬菜种植,标准化在三元朱村已经无处不在。走进一个西红柿大棚,菜农首先介绍的是大棚的尺寸:长100米、宽11.5米,最高处5.8米;墙底厚4.5米,墙顶厚1.8米;下陷深度1.2米;大棚后墙上端的反光板宽1.2米、厚0.1米,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菜农应用较为广泛的蔬菜大棚主要有冬暖式大棚和大拱棚。虽然蔬菜生长受到了大棚的保护,但是大棚自身却不免受到外界气候的影响,尤其是灾害性天气(大风、暴雪等),对大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农业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其中大棚蔬菜种植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但是由于部分菜农对于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掌握较少,蔬菜的产量一直偏低,严重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文章针对大棚蔬菜种植中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展开深入探讨分析,供广大菜农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蔬菜的间作套种和接茬方式有很多。在人多地少地区,特别是保护地栽培中,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合理地间作套种或接茬,可以明显提高蔬菜种植效益。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以启发广大菜农朋友根据市场预测行情合理选择品种,科学安排茬口。一、春大棚西瓜-秋延后大棚辣椒(或番茄)接茬模式1.春大棚西瓜栽培。1月份利用温室或大棚再加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大棚蔬菜的经济效益,我乡种植保护地蔬菜已从单种方式转向套种,每667米^2可增收1500~2500元。现将保护地辣椒、萝卜、丝瓜的套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蒲瓜、丝瓜大棚立体栽培是一项在我地迅速发展的新型种植模式。近几年,我地菜农利用越冬蒲瓜大棚已有的温度、空间及棚架设施,在冬季套种丝瓜,即蒲瓜生长在地面,丝瓜在棚架上生长,采用综合配套措施,充分利用大棚内的光、温条件,该模式不但提高蔬菜大棚的利用率和土地的复种指数,而且增加了菜农收入,实现了增产、  相似文献   

9.
<正> 贾延富是山东省章丘市宁家埠镇小桑村蔬菜种植专业户,自1993年建起冬暖式大棚以来,每年只种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品种,这些蔬菜一般都在10月上旬定植,到第二年的5~6月份收获,一年种植一茬,一年的纯收入也不过五六千元。去年,有创新意识的贾延富并不满足于一年只有几千元的种植收入,便打起了他家那个长45米、宽8米的大棚的主意,决定在歇地期把大棚利用起来,多创效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农业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其中大棚蔬菜种植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但是由 于部分菜农对于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掌握较少,蔬菜的产量一直偏低,严重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文章针对大 棚蔬菜种植中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展开深入探讨分析,供广大菜农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南乐县经济发展和瓜果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加,大棚种植越来越受广大菜农认可,大棚栽培技术显得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多年实践和学习新知识,总结出大棚西瓜豆角套种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一、定植时间西瓜定植时间是农历的惊蛰前后,每667 m~2密度为600~700株。定植后随即浇透定植水。待水渗透  相似文献   

12.
金坪 《河北农业》2004,(12):12-12
温室大棚种植蔬菜获益较高,但菜农朋友还可以利用塑料大棚的光能和温度,实行辣椒间作套种黄瓜,又能有效的控制辣椒炭疽病和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而且经济效益显著。根据调查,亩大棚可收获辣椒2300—2500公斤,黄瓜1500—1700公斤。  相似文献   

13.
亮光养鸡法     
《农家致富》2010,(7):24-24
在山东省莱阳市穴坊镇富南庄村蔬菜大棚基地,走进菜农孙伟杰的蔬菜大棚里,淡淡的中药味扑鼻而来。老孙种植大棚蔬菜已有8个年头了,他听说一些菜农用了中草药以后  相似文献   

14.
<正>大棚蔬菜连作种植,导致蔬菜生长发育不良、品质变差、产量下降甚至绝收,特别是蔬菜生理病害和土传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蔬菜连作重茬已成为大棚蔬菜生产中最棘手的问题,也极大地影响了菜农的种植效益。1原因分析1.1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酸化。一是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由于菜农不了解所种蔬菜的需肥规律和大棚土壤的基础肥力,凭经验施肥,每茬都过量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造成施肥量严重超标,甚至有的菜农图省钱  相似文献   

15.
温室大棚种植蔬菜获益较高,但菜农朋友还可以利用塑料大棚的光能和温度,实行辣椒间作套种黄瓜,又能有效的控制辣椒炭疽病和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而且经济效益显著。根据调查,667m^2大棚可收获辣椒2300-2500公斤,黄瓜1500-1700公斤。  相似文献   

16.
<正>对菜农朋友来说,最值得高兴的自然是大棚作物高产,卖个好价钱。可作物高产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运蔬菜。现在,寿光市纪台镇王牟村菜农魏国忠就发明了一种"大棚电动车",一个200米长的大棚,菜农可以在2分钟内,不费力气就把采摘后的蔬菜运出。魏国忠说,这种电动车一次充电可跑30~40公里,时速达到7公里/小时,以一个200米长的大棚为例,菜农可以在2分钟内,不费力气地一次把采摘的300多千克蔬菜推出大棚。能发明出这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改良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的技术来直接提高菜农的种植效益。应用大棚管理新技术是一套提高蔬菜种植效益的重要措施。同时,结合传统的大棚蔬菜技术以及多年来笔者对菜农管理技术的经验,给菜农进一步的生产指导,以此,期望达到提高生产技术,带动种植效益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提起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崖头村,周围四乡八疃都知晓这是一个蔬菜种植专业村。据了角,崖头村有736户,共建有冬暖式蔬菜大棚520个,春暖式大棚30个。近年来,崖头村针对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打好规模、品质、特色“三张牌”,蔬菜大棚种植鼓起了崖头村民的钱袋子。2005年,仅大棚蔬菜种植一项,该村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平均每个大棚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上,全村大棚总收入700多万元,村内三分之二的农户成为蔬菜种植专业户。  相似文献   

19.
<正>迎着明媚春光,记者来到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先锋村彭家庄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勤劳的菜农正在广袤的田野里拉运厩肥、平整土地、放水灌溉、搭棚固架,一派忙碌场景。菜农当中,村民姚林清种菜有"绝活",一座塑料大棚种三茬,一茬香菜,两茬西芹,去年他经营的8座大棚收入近9万元。姚林清种植大棚蔬菜已经有4年时间,他称自己的蔬菜大棚为"聚宝盆"。在香泉伊兰纯牛业公司,又是另一番景象——日光温室种植的油菜、油麦菜、茼蒿、生菜等各类蔬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不少菜农反映,冬季大棚黄瓜、西瓜、南瓜等雌花分化少,且大量落花落果,但并没有发生病虫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般而言,发生上述情况是因大棚缺乏光照所致.对大棚蔬菜,菜农总是精心施肥,防治病虫害,但对于因缺少二氧化碳和光照造成的"营养不良"就很少顾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