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省茶树品种分布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省是我国绿茶主产区之一,近几年来茶园面积不断增加,每年茶叶产量稳定在1.2万t左右,茶叶总产值不断提高。2006年全省茶园面积42万亩,茶叶产值10.6亿元,开采茶园平均每亩产值3510元;开采茶园面积居全国第15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14位,茶叶产值居全国第8位。茶业已成为江苏省丘陵山区和欠发达农村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经济效益稳中有升,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江苏农业16个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八五”时期成就的回顾 湖北茶叶自新中国成立后的40多年来,特别是“八五”时期以来,生产发展很快,规模扩大,产量增加,质量提高,名优茶大幅度增加,茶叶已成为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 1.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1995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173万亩,比“七五”末期的1990年增加58万亩,增长50.4%,其中投产茶园达105万亩,比1990年增加27.5万亩,增长35.5%;茶叶产量3.9万吨,比1990年增加9600吨,增长24%,茶叶产量在全国的位次,由“七五”末的第8位上升到第6位。 2.产值上升,效益明显提高。1995年全省茶叶总产值突破5亿大关,达到5.5亿元(按现行价),比“七五”末的1.88亿元,增加3.42亿元,翻了近两番;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514元,比“七五”末增加200多元,每年为国家提供财政税收5000多万元。 3.茶叶品种结构逐步优化,名优茶大幅度增长。1995年全省名优茶产量达到9000吨,比1990年的1600吨增加7400吨,增长近4倍,名优茶在茶叶总产量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6.5%上升到22%,提高了15.5个百分点,全省恢复和创制各种名优茶近百只。名优茶的发展,促进了茶类结构的优化,带动了全省茶  相似文献   

3.
福建茶叶生产在第一轮创业中成绩辉煌。到1997年底,全省茶园总面积13.34万公顷,总产量12.58万g屯,总产值12.3亿元,分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时的1.42倍、6.12倍和20.07倍。在全省茶叶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茶叶总产在全国摆位从六十年的第七位跃居为现在的第一位。还有茶树良种普及、名优茶开发、机械化采茶等三项也居全国首位。茶叶出口创汇达7000多万美元,居全国第二位。所有这些都为福建的国民经济腾飞,茶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起了重要作用。一、福建茶叶生产在第一轮创业中的光辉成就。(一)积极调整茶园种植结构,促进“…  相似文献   

4.
1 我省茶叶生产的基本格局我省茶叶曾有过辉煌的历史,10年前,湖南茶叶生产位居全国前茅,生产面积和总产均占到全国的1/7以上,当时,茶叶是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但今非昔比,形势严峻,目前我省茶叶生产正处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危机与希望同在的关键时期。“八五”以来,全省茶叶生产持续下滑,外贸出口起伏较大,茶叶出口量徘徊在1~2.4万t之间。1999年全省茶园面积仅7.5万hm2,产量5.4万t,产值4.55亿元,面积、产量只有1988年的1/2左右。使我省茶叶生产在全国的地位由1988年第2位倒退到1999年的第7位。分析当前制约我…  相似文献   

5.
福安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依山傍海,耕地面积约2万公顷,山地面积15.06万公顷。全市拥有茶园面积10420公顷,年产茶11.5万吨,名列全省第一。茶叶产值12860万元,为全省第二位。产量在全国百强茶叶基地县中位于第四位,仅茶叶这项就使全市每农户平均增加收入769元。可见茶叶生产在发展我市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态势并不容乐观。1984年、1989年、1993年茶叶市场的三次大滑坡,使我市茶叶产业受到巨大的冲击,特别是福安的名优茶从夫五年的“皇帝女儿”身价,到1995年“跌入深谷”这种大起大落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6.
1茶产业历史和现状 古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种茶始于唐,兴于宋,南宋为鼎盛时期。民国25年的《古田县志》载:[实业]茶业。——迩来有名于社会者,只九都乌龙,十七都之水仙而已,惟出产有限,不敷本地销售。”1976年,全县各乡镇都种茶,茶园面积达5万亩左右,茶叶品种达16种,茶叶生产居全省第12位。1980年被省农业厅列为全省茶叶生产基地县。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茶叶在我县是一个支柱产业,几乎每个乡镇都有集体茶场,大的村都有大片茶园,茶业盛极一时。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的湖南茶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世纪的湖南茶叶 ,前半个世纪可称全国之首 ,1914年湖南省茶园面积为 8.6 7万hm2 ,产量为 8.0 6万 t,经 30 ,40年代的战火摧残 ,茶园频临崩溃 ,经 6 0 ,70年代的发展 ,湖南茶叶面积达 15 .3万 hm2 ,产量约 8万 t,成为全国茶园面积最大 ,产量第 2位的茶叶大省。进入 80年代以来 ,由于经济体制的变更 ,全球茶叶市场的变化 ,以及在 6 0 ,70年代中低标准 ,群体种茶园的低劣性状的显突 ,品质、销售均呈现问题 ,茶园大面积被毁 ,产量显著下降。至 1990年 ,茶园面积为 8.5万hm2 ,产量为 5 .5万 t,种植面积下降为第 4位 ,产量下降为第 5位。分布全…  相似文献   

8.
文成县地处浙南山区,茶叶生产上由于茶类单一、加工设备陈旧落后、茶园基础差,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产、低效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该县采取了“攻春茶,重点开发名优茶,抓好低产茶园改造,积极发展名优早茶基地和优化茶园、茶类结构”的做法,使低产茶园走上了“一优两高”的路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几年来已改造低产茶园3450亩,平均亩产由改造前的13.6kg上升到改造后的45.3kg,年增干茶110吨,1993年生产名优条38吨,全年茶叶总产值增加220万元,使茶叶生产走出了低谷,开创了茶叶产销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一、“七五”期间茶叶产销回顾“七五”期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茶叶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茶园面积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茶叶产量1987年突破50万吨大关,1988年达到54.5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茶叶出口量大幅度增加,1989年首次超过20万吨,成为世界第  相似文献   

10.
1纳雍县茶叶生产现状 纳雍县茶叶规模种植始于1972年左右,当时由于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制约,加工出的茶叶质量差、品位不高、效益低。1987年政府投放扶贫贷款改造低产茶园。1989年引进新品种开发新茶园。1997年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部分有识之士走出了机关,走上了领办非公有制企业之路,部分茶园(场)逐渐承包给个人经营。一系列优质中高档茶叶产品相继问世,并创制了“贵茗翠剑”、“贵茗毛尖”、“府茗香翠龙”、“康苠银针”、“雍熙碧龙”、“富嵩翠芽”等名优产品,先后荣获8项国际金奖,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1993年有茶园196.11万亩,开采茶园153.48万亩,茶叶总产量为7.699万t,亩产52kg。其中:红毛茶1793t,绿毛茶41905t,乌龙茶32024t,其它茶类1253t。福建省茶叶产量从全国第五位跃居第二位。《福建茶叶》1994,2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茶叶标准化工作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是我国产茶大省,茶叶品质优良,茶类齐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福建茶产业发展迅速,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不断增加,生产加工技术不断进步,管理水平日益提高。2008年,全省茶叶总产量24.52万t,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9.8%,居全国第1位;其中乌龙茶产量12.6万t,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85.7%;茶园面积260万亩,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0.5%,居全国第2位;毛茶产值70亿元,居全国第2位;茶叶单产99kg/亩,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2%,居全国第1位;茶叶出口创汇6773万美元,居全国第3位。此外,福建在茶树良种选育与推广、对台茶叶交流与合作、茶叶品牌创建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茶叶生产已成为福建省茶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多元载体。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茶树种植方式的选择对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解放以前,茶树种植方式几乎是“丛栽”茶园,这种茶园的覆盖度小,且大部分又与粮食、蔬菜等作物间作,专业化程度不高,产量很低.解放后,在茶树种植方式上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即全面推广了单行条栽茶园。(以下简称“条栽”茶园)。这种茶园覆盖度大,专业化程度高,与“丛栽”茶园相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目前,“条栽”茶园已成为我国茶树的主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4.
《茶叶》1980年第4期“两种农药的使用问题”一文,认为乙酰甲胺磷“不是一种适用于茶园中的农药品种”,作为“技术问答”栏的指导性文章,其影响很大,而国内文献和产品使用说明,均认为该品种适用于茶叶害虫的防治,近几年来,乙酰甲胺磷在茶园上的使用实践,又表明了它的优异药效,因此,该文使好多使用卓佳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5.
湖南茶业经济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湖南茶业现状湖南是产茶大省 ,素有“江南茶乡”之称。历史上 ,茶叶曾为湖南出口创汇立过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 ,湖南茶园面积最高曾达1 7.5万 hm2 ,居全国第一位 ;产量曾高达 8.1万 t,位于全国第二 ;年出口创汇 40 0 0万美元 ,占全省农副产品出口总额的 40 % [1 ] 。茶叶还是湖南省老、少、边、穷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支柱 ,是当地县市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更和国际茶叶市场的变化 ,加上对茶园管理、建设的不重视 ,湖南茶叶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滑坡。近年来 ,湖南茶业主要特征表现为。1 .1 茶园面积减少 ,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16.
李建华  何林娟  丁清平 《茶叶》2003,29(4):222-222,225
诸暨是名列全国第五的产茶大县 (市 ) ,现有茶园 75 0 0公顷 ,年产各类茶叶 60 0 0吨 ,1 999年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茶叶之乡”。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如何把一家一户的茶农组织起来 ,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从无公害茶园基地建设 ,逐步延伸到无公害茶叶加工建设 ,提高茶叶产业的无公害化水平与茶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已经成为茶叶产业的当务之急 ,诸暨市在茶叶无公害化建设中的具体做法是 :1 从基地建设延伸到加工环节从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茶园经营比较分散 ,面积最多的也只有 1 0几亩 ,经营面积小…  相似文献   

17.
十几年来,湖北英山县坚持农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茶叶抓质效的发展思路,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引导茶农向中国茶叶大县迈进,现在全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17.08万亩,茶园面积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形成村村有茶园,户户采茶忙的景观。英山现有7.8万茶农做茶事,念茶经,发茶财,  相似文献   

18.
由农牧渔业部技术推广总站和中国茶叶学会联合召开的“改造低产茶园,提高茶叶质量”协作、研讨会,于1984年11月6—11日在湖北省宜昌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教育、技术推广和生产主管部门的代表共86人。会上共收到典型材料和学术论文43篇,有11位茶叶技术推广项目示范县(区)的代表,汇报了一年来茶叶技术推广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执行情况;有9位专家,就如何进行低产茶园改造,提高茶叶质量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还有更多的代表,围绕上述问题,在分组讨论中,交流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茶叶生产应走集约经营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衢州市从70年代末开始对集体茶园逐步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其中绝大部分茶园是以“平分到户”形式承包的.这种承包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茶农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到1990年全市茶叶产量达到7300吨,茶叶产值达到5000万元.但经过10多年的实践,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形势变化,这种平分到户的责任制也暴露出了许多弱点,有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影响了茶叶生产的持续发展,到1995年全市茶园面积已从1990年的24万亩,减少到18万亩,茶叶产量下降到4915吨.据调查,目前茶园“平分到户”的生产方式存在着以下弱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广东茶业》2005,(1):42-45
广东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历来是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东汉年间(25—220年),广东开始利用茶叶。19世纪中叶,全省茶叶面积已超过30万亩,19世纪60年代前,茶区生产保持向上发展的趋势,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到清同治九年(1870年)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出口量,仅次于浙、闽、湘,居全国第四位。19世纪末,印度、锡兰、日本等国茶叶挤占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