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明确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幼虫的最适用药剂量和最佳防治龄期,开展了直升机超低容量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美国白蛾2~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较长的持效期。在120 m L/hm~2和150 m L/hm~2用药剂量下,美国白蛾2龄幼虫虫口减退率施药后2 d分别为96.5%和100%;3龄幼虫施药后4 d分别为97.5%和99.0%;4龄和5龄幼虫施药后6 d分别为77.8%、83.1%和99.8%、77.9%,施药后7 d均达100%;施药后8 d投放5龄幼虫,7 d后虫口减退率仍在80%左右。在90 m L/hm~2用药剂量下,施药后7 d,仅2龄幼虫虫口减退率达到100%,3龄幼虫虫口减退率为68.6%,4龄和5龄幼虫虫口减退率只有40%左右。航空喷雾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幼虫的最适用药剂量为120~150 m L/hm~2,持效期可达15 d,最佳防治龄期为2~3龄。  相似文献   

2.
20%苍耳素乳油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苍耳素乳油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具有很好的防效,20%苍耳素乳油500倍、300倍和100倍3种处理剂量在春稍停止生长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69.7%、81.6%和85.9%,其中100倍液防治效果与20%的多菌灵防效80.9%呈显著差异;在末次施药后10 d供试药剂3个处理剂量的防效分别为65.5%、76.2%和78.8%,对照药剂50%多菌灵则为77.5%,方差分析表明,20%苍耳素乳油300倍、100倍液防效与对照药剂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森得保成品粉剂林间小区防治银杏大蚕蛾2龄试验结果表明,林间施药最适用药量为5kg/hm2。防治药效出现两个高峰期,分别在施药后第1d和第3d,杀虫速率3~5d。森得保粉剂5kg/hm2防治银杏大蚕蛾3龄前幼虫为最适剂量,施药后第4d防效达到94.3%;林间应用示范试验表明,森得保粉剂5kg/hm2为最佳剂量,防效91.4%,叶片均未达到成灾标准,防治直接费用为55.5元/hm2。该药具有对人畜安全,无污染、无药害、击倒力强、杀虫速度快,对银杏大蚕蛾幼虫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是目前高毒化学农药的最新首选替代产品,在生产上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1990年在枣尺蠖危害严重区对枣尺蠖1~3龄幼虫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所用药剂为:20%速灭杀丁10000倍液、20%速灭杀丁15000倍液及6%六六六与 DDT 混合液100倍液。采用滑管式喷雾器喷雾,每种药剂各处理3株。施药24小时后检查防效,20%速灭杀丁10000倍液和20%速灭杀丁15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均在95%以上,六六六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田间地面施药、航空施药及对非靶标生物影响等系列试验,测定环虫酰肼防治美国白蛾效果。结果表明:室内试验确定环虫酰肼1 000~2 000倍液对美国白蛾防效较好;在田间试验中确定适宜美国白蛾的防治浓度为0.90 L/hm~2;在后续的航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试验中,设置用药量0.75,0.90,1.05 L/hm~2 3个处理,药后14 d对美国白蛾的防效分别为91.6%,92.6%和97.6%;在对非靶标生物影响试验中,对小龙虾等水生生物相对安全。使用5%环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有较好的效果,推荐使用剂量为0.75~1.05 L/hm~2。  相似文献   

6.
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的方式,进行1.8%阿维菌素乳油、10%啶虫脒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不同倍液对花椒棉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和7 d, 1.8%阿维菌素乳油对花椒棉蚜的防治效果最好,其中100倍的防效最高,分别为85.99%、90.05%, 200倍和300倍的防效次之。10%啶虫脒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在药后1、7 d均出现显著差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在药后1 d和7 d都显著低于以上两种药物。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龟蜡蚧1~2龄若虫期用6种药剂进行防治,结果表明:施药后第3天40%速蚧克EC防效可达88.30%;施药后第15天24%螺虫乙酯SC防效可达93.00%,而1.8%阿维菌素EC防效仅为66.48%。在日本龟蜡蚧1~2龄若虫期,用24%螺虫乙酯SC 2 000倍液、40%速蚧克EC 1 000倍液喷雾防治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鞍山地区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苏云金杆菌防治美国白蛾,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药剂对不同虫龄幼虫防治效果有差异,对低龄幼虫防效明显,而对老龄幼虫防效较差。Bt 300~1 000倍液对美国白蛾1~2龄幼虫防效为100%~99.83%,Bt 300~800倍液对3~4龄幼虫防效为99.85%~95.99%,Bt 300~1 200倍液对5~7龄幼虫防效不很理想。采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1代幼虫防效为58.16%,2代幼虫防效为76.54%,而且虫口密度越小,防治的效果越明显,因此认为,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适合疫情发生较轻的林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刺槐眉尺蠖、春尺蠖、桑褶翅尺蠖等3种尺蠖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3种尺蠖均为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下土壤中越夏越冬,均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危害高峰期在3~4龄,用人工、化学的综合防治方法,防治后使试验防治区刺槐被害株率由防前100%下降到13%,单株虫口密度由防前214头下降到11头。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苍耳素乳油对梨黑星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苍耳素乳油100倍液第1次施药后7 d和末次施药后14 d对叶片的防效为72.05%和66.41%,对果实的防效为52.49%和61.56%,优于50%多菌灵800倍液。  相似文献   

11.
春尺蠖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发生危害相当严重 ,在鄂尔多斯市机械化造林总场主要危害柠条 ,用农药防治 ,费人费力且效果不明显。 1 999年春天 ,林场试验用杨尺蠖病毒防治柠条尺蠖 ,防治效果达 85 %以上 ,大于农药防治 ,而且有明显的后效作用。喷洒量在 30~ 4 5 g/ hm2效果最好。用病毒防治柠条尺蠖防治效果显著 ,不污染环境 ,成本低 ,适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黄脊竹蝗生活习性观察和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楠竹纯林内设置标准样地,观察黄脊竹蝗的生活习性,同时选用不同剂型的不同药剂,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对黄脊竹蝗开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跳蝻上竹时间长达1个月,1~2龄跳蝻主要在杂草、小竹、灌木向阳的的叶面和枝条上群栖,也爬上竹杆;3龄跳蝻后全部上大竹顶梢取食竹叶.室内喷药1h后,施水剂农药的处理跳蝻死亡率达100%,喷施粉剂农药死亡率约90%;5h后,死亡率都达100%.野外喷水剂农药的处理,3d后有跳蝻上竹,对喷药后出土的跳蝻没有效果;喷粉剂农药的林地内5~7d后有跳蝻上竹,在未下雨的情况下,7d内,喷粉剂农药对跳蝻依然有效果;竹杆涂上避拒剂,跳蝻不上竹;粘虫胶能有效地粘住上竹的跳蝻.1~2龄跳蝻在地面活动时间长,上竹时间长,地面或竹杆上施药,作业方便,是除治竹蝗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3.
飞机防治美国白蛾林间持续药效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飞机喷洒灭幼脲3号悬浮剂防治第1代美国白蛾以及对第2代幼虫的持续控制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对第1代美国白蛾1~3龄幼虫喷药后,两代幼虫取食后8天的防效均达100%,而且与人工喷药防治相比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用阿维菌素烟雾剂100,50,20,10 g/L等4个浓度对异歧蔗蝗2龄跳蝻进行林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8 h,跳蝻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91.5%,46.0%和15.5%;药后96 h,跳蝻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100%,77.0%和27.5%。  相似文献   

15.
噻虫啉防治马尾松毛虫和蜀柏毒蛾的林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了静电喷雾与非静电喷雾48%噻虫啉悬浮剂和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和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林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相同浓度药液,静电喷雾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非静电喷雾的防治效果,药液浓度越低,增效幅度越大;静电喷雾低浓度药液与非静电喷雾高浓度药液能获得同样防治效果,可节省农药30%以上;48%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 000倍液可作为静电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和蜀柏毒蛾4~5龄幼虫的适宜药液浓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研究了使用50%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对国槐尺蠖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 500倍和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国槐尺蠖在北京昌平地区每年发生4代,5月中旬为防治第1代幼虫的最佳时期,6月中旬为防治第2代幼虫最佳时期,第3代后世代交替,可根据虫情在2~3龄幼虫期喷药。  相似文献   

17.
松实小卷蛾和松梢螟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客  姚景德 《江苏林业科技》1991,18(2):18-21,43
通过对松实小卷蛾、松梢螟在不同时期发生规律的观察和多种药剂,混剂的系列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4月中下旬和5月下旬分别为松实小卷蛾和松梢螟的初孵幼虫盛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2.在4月中下旬一次和4月中下旬,5月下旬二次采用20%氯氰菊酯(20毫升/亩)、40%氧化乐果(75毫升/亩)或其混剂(氯氰10毫升+氧化乐果40毫升/亩)对二种害虫的防治效果达80~90%。  相似文献   

18.
应用森得保粉剂(增强型)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tia)和赭红葡萄天蛾(Ampelophaga rubigi)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森得保粉剂(增强型)对不同种类害虫、同种害虫不同幼虫龄期的防治效果各不相同,施药72 h后,马尾松毛虫3龄和5龄幼虫、油桐尺蛾3龄幼虫、赭红葡萄天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表明该药剂对3种害虫的3龄害虫有特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应用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30倍、40倍、50倍稀释液,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针对1.5m以下竹干和地面进行低容量喷雾,来对黄脊竹蝗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低容量喷雾后,形成从竹干到地面的药剂封闭层,杀灭初孵跳蝻,药后30d对黄脊竹蝗防效分别为97.3%、92.6%、81.1%,表现出良好的持效性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是棕榈植物重要食叶害虫,在湛江一年发生 4~5 代、以 4 代为 主,世代重叠,以高龄幼虫越冬。每年 7—8 月份林间种群数量最大,8—9 月份危害严重,幼虫主要在 植物中层和下层老叶叶片背面皱褶处危害,形成不规则蛀道。蛀道长 60~150 mm,蛀道内粪便与其吐的 丝交织,幼虫隐藏于蛀道内取食叶肉,严重时叶肉大部分被吃光,后期造成叶片卷曲、干枯,形似火烧。 害虫完成 1 世代历期 50~65 d,其中幼虫历期 30~35 d,蛹历期 10~14 d,成虫历期 5~10 d, 卵历期 4~6 d。 车载电动喷雾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 好年冬乳油 1 200 倍液、44% 多虫清乳油 1 200 倍液和 50% 甲 刻水分散粒剂 800 倍液,喷药后第 5 天,3 种药剂对椰子织蛾幼虫防治效果达到 90.26%~93.38%;喷药后 第 10 天,防治效果达到 93.16%~95.24%;3 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不存在差异。推荐交替使用上述 3 种药剂, 相隔 10~15 d,连续防治 2~3 次,可以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