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拉丁大蜂螨     
确认了北美洲大蜂螨来自南美洲大蜂螨而不是来自欧洲大蜂瞒真是一大“幸运”。我说“幸运”是因为南美洲的养蜂人和科学家一直认为大蜂螨给他们带来的问题,不像欧洲大蜂螨那样严重。远在1977年德国首次发现大蜂螨之前,在俄国以及其它不少东欧国家已经出版不少刊物报道大蜂螨了。单从这些出版物来看,我们能够说东欧国家的许多养蜂人确实遇到大蜂螨的干扰。在德国首次发现大蜂螨以后的十年,即1988年德国人  相似文献   

2.
以被大蜂螨(Varroa destructor)寄生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实验材料,分别采集有螨工蜂、无螨工蜂、有螨工蜂蛹和无螨工蜂蛹各36只,运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和NTSYS聚类软件计算各个样品间的亲缘关系指数,并分析大蜂螨在寄生时是否存在亚家系趋向性.结果表明:144个样品分别分布在9个亚家系中,蜂螨在各个亚家系中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蜂螨在选择性寄生过程中存在亚家系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3.
通常,人们认为蜂螨只限于蜂群内,但经过我们几年的观察,发现其它昆虫也有这种螨类的寄生.我们认为蜂群中小蜂螨的年年出现和其它昆虫身上的螨类有关.小蜂螨已成为我国养蜂业中一个很严重的问题.1989年我处周围因小蜂螨危害毁了很多蜂场.对于小蜂螨是否在蜂群中过冬,  相似文献   

4.
贾玉瑞 《中国蜂业》2001,52(4):20-20
近年来我地大小蜂场夏末秋初皆受小蜂螨的侵袭 ,来势凶猛 ,危害严重 ,蜂群的虫、蛹乃至幼蜂遭到严重的摧残。现在治蜂螨的药物很多 ,为什么还会泛滥成灾呢 ?一是小蜂螨发生隐蔽 ,不在脾上和蜂身上 ,而是在幼虫、蛹房及未出房的幼蜂身上寄生。即使在脾上一般不留心观察也不易发现 ,所以当发现残缺不全的幼蜂满地爬时 ,已经毁了一代蜂。二是小蜂螨发育周期短 ,繁殖快 ,一旦暴发小蜂螨危害 ,简直是防不胜防 ,眼睁睁地看着蜂场垮下去。三是现在治螨药物很多 ,药的说明书上都注明对大小蜂螨有效 ,实际上对小蜂螨没有什么效果 ,可能在试验时有杀灭…  相似文献   

5.
小蜂螨体形变化与始卵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蜂螨(Tropilaelaps clareae)寄生的蜂群中记录幼虫房封盖的时间。每隔4小时,打开巢房观察蜜蜂幼虫的发育阶段以及雌性小蜂螨及其卵的出现和发育虫期。对雌性小蜂螨体躯的大小进行记录作为断定其即将产卵的方法。在前蛹巢房中,第一个小蜂螨卵发现于封盖后的48—52小时。第一条幼虫在封盖后64—68时发现;第一条前期若虫在封盖后68—72小时发现;第一条后期若虫则在封盖后88—92小时发现。雌性小蜂螨在产卵期间身体厚度为0.6mm,:是其在巢脾上自由活动期间身体厚度0.3mm的2倍。可以断定,雌螨不会在封盖前的幼虫房内产卵,而是在封盖后40—48小时的巢房内产卵。两种性别的小蜂螨都能在巢脾表面自由地快速爬行。  相似文献   

6.
大蜂螨和小蜂螨是我国养蜂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体外寄生虫,准确判断出蜂群是否感染蜂螨病,有助于提高防控效果,增加养蜂效益。本文综述了蜂群中大蜂螨和小蜂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大蜂螨危害现状目前,全球3/4地区的蜂群都被大蜂螨所侵害。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螨害情况如下: 1.中国:是最早感染上大蜂螨的国家之一。1956年,华东沿海江苏省首次发现大蜂螨。由于在全国有200万群蜂转地饲养,到1962年蜂螨就遍及全国,有85%的蜂群被感染,无数蜂群遭到毁灭。 2.突尼斯:这是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类型的国家。该国主要是传统养蜂(Djebba箱占80%),1978年感染上蜂螨。大蜂螨摧  相似文献   

8.
升华硫配合杀螨剂防治蜂螨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蜂螨防治多使用单一的化学制剂.治螨效果往往并不十分满意.采用升华硫配合一定量的杀螨剂防治寄生于成年工蜂和封盖蛹的蜂螨.初步结果表明,升华硫配合杀螨剂对消灭成年工蜂身体上的蜂螨的效果不明显,但是对于消灭存在蜂脾上及寄生于封盖蛹的蜂螨有明显的效果.最后结果认为,在蜂螨严重危害时,采用升华硫配合杀螨剂有较为满意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殿军 《中国蜂业》2003,54(3):15-15
由于秋末断子期彻底治螨 ,夏季挂螨扑 ,目前相对来说大蜂螨的危害要轻于小蜂螨。蜂群一旦被小蜂螨感染 ,因其繁殖迅速 ,危害相当严重。注意观测小蜂螨 ,可以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防治 ,避免滥用药。小蜂螨个体小 ,主要寄生在封盖蛹房内产卵繁殖 ,很少寄生在蜂体上。只有在转房繁殖 ,寻找新的即将封盖的幼虫巢房过程中 ,才暴露出来 ,在巢脾上迅速爬行 ,带蜂时很难发现 ,常被疏忽。根据小蜂螨生活史 ,可通过平时观测和集中观测两种方法进行。后者更可靠 ,对一个蜂场具有代表性。虽然麻烦一些 ,却能在感染初期发现小蜂螨 ,比造成严重危害再处理轻…  相似文献   

10.
张晓东 《中国蜂业》2004,55(4):18-18
要想掌握蜂群中小蜂螨的寄生率,就必须了解小蜂螨的生物学特性.过去的书本把小蜂螨见到光四处乱跑的现象视为趋光性.笔者认为,这是对小蜂螨生物学特性的误解.我多年的观察发现,小蜂螨最怕光,在巢脾上一见到光源就四处乱逃,但没有一只是爬到光线强的地方,最终全都是爬到黑暗的地方藏起来.这说明小蜂螨不是趋光,而是畏光.  相似文献   

11.
抗蜂螨中草药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筛选具有杀灭蜂螨作用的中草药薄荷、百部、博落回提取物配成不同浓度,用于9群有蜂螨寄生的蜂群,通过对蜂体寄生率、落螨数和死亡蜂的统计,对药物的作用与安全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大蜂螨与小蜂螨都有杀灭作用,且对蜜蜂安全(P>0.05),其中 25%薄荷提取物对蜂螨的杀灭作用最明显.薄荷的最佳用药浓度为25%,百部与博落回的用药浓度分别在0.05%和1.00%以上,其最佳用药浓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蜂螨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螨有大、小蜂螨两种,主要寄生在幼虫和蛹上.大蜂螨还寄生在蜂体上,小蜂螨则是典型的巢房内寄生虫,蜜蜂的幼虫和蛹受害严重.我国是发生大蜂螨比较早的国家之一,1956年在浙江杭州郊区的意大利蜜蜂最早发现这种螨害,以后逐渐向南北方向传播,到1964年以后,全国普遍发生;小蜂螨则在1960年前后首先在广东省发现,以后逐渐向北蔓延,目前这种螨类已在长江流域及华北各省区普遍发生.螨害严重的蜂群巢房内随处可见死虫、死蛹,成蜂畸形,四处乱爬,足翅残缺,群势迅速下降,甚至全群覆没.  相似文献   

13.
蜂螨是蜜蜂重要的体外寄生虫之一,主要有大蜂螨和小蜂螨。被其危害的蜂群、蜂王及工蜂的生产力大减,蜂儿发育不良,群势衰弱,危害严重时甚至全部死亡。在灭杀蜂螨时,如果防治方法和使用药物不当,就极易污染蜂产品,影响其品质。下面,介绍几种无公害防治蜂螨的方法:断子灭杀法:因为蜂螨主要是以蜜蜂为载体寄生的,所以在蜜蜂的自然断子期是杀灭蜂螨最有利和最关键的时期。其操作方法是:抓住蜂王尚未开始产卵,蜂群内尚无封盖子脾,蜂螨主要集中寄生于成蜂体表的有利时机,选用高效无污染的杀蜂螨药进行杀螨,能将隐匿寄生的蜂螨彻底灭杀。人工隔离法…  相似文献   

14.
研制杀螨剂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旭涛  何旭 《中国蜂业》2002,53(5):16-17
近 1 0多年以来 ,研制成功的杀螨剂较多 ,对蜂螨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与蜂螨迅速发展的抗药性及呼声渐高的残留污染问题相比 ,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为抛砖引玉 ,现提出如下一些思考 ,供研制与发展我国蜜蜂杀螨剂时参考。一、杀螨剂防治蜂螨的难点1 蜂螨繁殖速度快。蜂螨在一年中常有几十个世代以上的繁殖 ,而且是世代重叠。这与其它的虫害防治相比 ,蜂螨防治就需要增加用药次数 ,并要求药剂对卵、若螨、成螨最好都具杀灭作用 ,既有良好的速效性 ,又能达到较长的持效期。2 蜂螨寄生特殊。蜂螨常在蜜蜂生长繁殖时开始繁殖 ,并与群…  相似文献   

15.
<正>小蜂螨和大蜂螨均寄生于蜜蜂蜂体。大蜂螨在蜂群较为常见,寄生率低时不影响蜂群的正常繁殖与生产。小蜂螨虽不是每年都发生,若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方法不当,蜂群损失严重。2012年我地小蜂螨危害严重,我的蜂群也受到小蜂螨危害。发现残翅蜂时,我意识到有螨害,随后进行查脾,喷水剂治螨药,挂螨扑,均未见落螨,想起闻喜蜂药厂寄来的试用药,投至巢箱1.5小时,在巢门口的容器内发现1只大螨和1只小螨,小螨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看见。我立即用治小螨的药物进行防治,结果两群蜂损失严重,其他蜂群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6.
从2010年开始,东北定地蜂场受蜂螨危害的蜂群突然增多,8~9月份蜂场出现大量工蜂在地面爬行,群势急剧下降,蜂群繁殖不起来,无法进行正常越冬。用常规方法防治,没能控制住蜂螨危害。经过认真检查,发现危害蜂群的是小蜂螨。小蜂螨繁殖速度快,在封盖巢房生活时间长,用防治大蜂螨的方法不能完全控制。这几年,我们摸索出几种方法,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7.
1988年10月《美国蜜蜂》杂志首次刊登了ANP人工合成巢脾的文章。文章说这种巢脾能有效地防治大蜂螨。 1986年几位养蜂者在螨害严重的地区,把原型塑料巢脾和蜡质巢脾进行了比较。他们惊奇地发现,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打开封盖房和化学处理后统计蜂螨数时,蜡质巢脾工蜂幼虫上的蜂螨数是人造ANP巢脾的10倍。  相似文献   

18.
小蜂螨(Tropilaclaps clareae)最早发现於菲律宾,1960年前后在我国的广东发现并逐步传播蔓延至全国各地,调查表明,近几年来,小蜂螨危害程度剧增,已成为我国养蜂生产发展的严重障碍。小蜂蜻主要寄生在蜜蜂的封盖子脾巢房内,直接危害蜜蜂幼虫及蛹,极少寄生在成蜂体上,而且它具有繁殖速度快,行动敏捷等特点,因此小蜂螨对蜂群的危害超过了大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63年首次报道在菲律宾发现小蜂螨以后,现在它已是东南亚地区养蜂业的重要问题。它与大蜂螨同时发生已给缅甸、泰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的养蜂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N·Koeniger·Burgettat1983)。小蜂螨在我国传播很广,不仅遍及长江流域各省,而且也蔓延到东北,西北和华北  相似文献   

20.
蜂螨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蜂抗螨机制、抗螨蜂种培育、蜂螨繁殖抑制基因及蜂螨的生物学防治等几方面进行了最新研究动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防控蜂螨的最终有效途径: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抗螨蜂种选育体系,多培育和使用抗螨蜂种,有效降低蜂螨繁殖基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蜂螨寄生机制的研究,采用基因工程手段阻断其对蜜蜂的寄生性,从根本上改变蜂螨对蜜蜂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