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温度是影响动力电池性能及热安全的主要因素,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控制动力电池温度在合理区间,能有效解决低温或高温环境对电池性能影响。从电池热管理系统冷却技术和加热技术出发,对比分析多种热管理技术优缺点,发现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提高温度分布均匀性和温度控制能力,而单一电池热管理技术皆存在相应缺陷。为解决在高温和低温状态下所引起的动力电池问题,提出未来可通过发展多种冷却方式耦合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实现交互式加热与冷却。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电动汽车日益发展的需要,其动力能源—蓄电池的充电技术必须能够实现快速、高效、无损的充电,采用变电流最优频率控制的脉冲充电方法,实现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智能充电。针对最优频率做了交流阻抗的实验,再现脉冲充电过程蓄电池阻抗—频率关系,实现蓄电池的内部阻抗在充电过程中与充电系统的输出阻抗匹配,找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过程阻抗最小对应的频率段,即:脉冲充电过程的最优频率段,为脉冲充电过程的频率控制提供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对于下一代电动车,大众进行了技术改进,基于其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容量,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实现500 km以上的续航能力。这样,个人交通所使用的车辆将实现"纯电动"。为尽可能缩短这类车辆的充电时间,同时使充电过程更加有效和方便,沃尔夫斯堡的工程师们正在研发自动直流充电系统,也就是被称为自动充电站的e-smartConnect。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电动汽车镍氢动力电池模块散热结构的三维模型,对电动汽车强制风冷1.5C充电时镍氢动力电池模块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然后搭建实物平台进行测试。两者结果对比表明,温度变化趋势差距不大,表明所建立的镍氢动力电池模块温度场模型的合理性。基于该基础,提出镍氢动力电池模块散热结构的改进方案并再次进行数值模拟,改进后的镍氢动力电池模块散热效果良好:电池组的最高温度从46℃降至33℃,电池之间的温差在6℃以内。  相似文献   

5.
动力电池系统是电动车辆的动力源和核心部件,其动力特性直接关系到整车的性能,特别是在低温工况下,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高电池内部材料的活性,减少低温对电池包充电、放电性能和放电容量的影响。以某种锂电池为对象,通过CFD模拟分析、电池包热场仿真分析、研究及PTC加热过程的跟踪试验,形成了电池箱及热管理控制方案,通过阶段性温度均衡,改善了电池箱内部温度场的一致性,满足了整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水稻浸种催芽温室保温与加热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水稻浸种催芽温室维护材料、采暖热负荷、保温与加热系统和基于单片机的水稻浸种催芽温室温度控制系统。通过实际应用证实:此温室能够提供水稻浸种催芽所需的温度,并能实现温室内温度的自动调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户外保温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旅行保温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保温水准的要求,一种更有效的保温措施被提出:通过随时加热对传统旅行杯进行保温,以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以及响应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户外发电式保温杯的特点是通过外部的太阳能发电板对蓄电池充电,由水杯底部的温度感应器,基于单片机控制系统来对杯内的水进行加热,使杯内的水保持在一个恒温状态下。使用户外发电式保温杯就可以保证不管在什么环境下,使用者都能随时随地喝到热水,为野外旅行者以及特殊环境工作者提供方便。同时,水杯内的蓄电池可以做临时电源用,通过保温杯杯柄下部的USB接口,可以对手机、手电筒等小功率电器进行充电,解决野外旅行没有电源的麻烦。  相似文献   

8.
提升厌氧反应器温度可提高其在低温环境条件下的反应效率。为了优化厌氧反应器加热保温装置工艺参数,降低加温系统投资,以永州市某科研项目现场已有的小型仿生肠道式厌氧反应器为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方法对装置内部的温度场展开研究。重点考察加热温度和保温材料的选用对反应器加热保温效果的影响,同时以温度场模拟结果为基础计算装置的热能损耗量,并对不同加热方式进行经济性评价。综合分析后得出:当热风送风温度为35℃、选择发泡水泥作为保温材料时,热风加热保温工艺在满足中温厌氧发酵条件下加热保温效果最优,该条件下装置的总热能损耗量为428.24 MJ·d-1;采用沼气发电余热利用的加热方式最为经济,其电能出售收入为20281元,费用年值为4047元。此优化方案可为仿生肠道式厌氧反应器热风加热保温装置的设计改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加热板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能连续改变加热速率、温度上冲量大和人机交互感差等问题,研发一套基于PID调节的可连续改变加热速率的加热板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PID调节控制加热板以恒定的速率或连续改变的速率加热,实时监控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调整温度上冲量,以及保存数据.控制系统中上位机软件以Visual Basic 6.0...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阻炉类烘干设备温度控制系统滞后严重、能源浪费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温度信息、LCD1602显示和执行模块为一体的温度控制系统。根据设定干燥的温度范围,主加热系统主要进行加热干燥,控温部分采用较小功率的加热管,辅助加热同时调节干燥温度。系统在proteus软件上仿真,能够实现低温加热、高温报警降温,同时可以显示当前温度,随时调整温度范围等功能。该系统具有简单方便、适应性强、电能利用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某示范运行的磷酸铁锂12.5 A·h电芯纯电动车,其锂离子动力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电池的性能变差,影响车辆的动力性和续驶里程,且电池温度低于0℃时不能充电。基于此,选取了6辆不同地区电动车,根据目前车辆热管理方案,总结电池温度随不同环境、不同行驶里程、不同行驶工况下的变化规律,验证了其满足面向产业化的电动车动力电池总成开发目标,为电动车电池循环寿命及客户满意度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利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对微波加热室内进行实时温度监测,以AT89S52单片机及相关电子元件为核心控制微波加热过程,读取实时温度,比较温度区间。通过断开、闭合微波炉工作电源,使其始终保持在预设温度区间内,进而实现微波干燥恒温控制。试验结果显示,使用该系统干燥的作物样品品质明显优于微波场直接干燥的作物品质。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其预定功能。  相似文献   

13.
寒冷地区现代温室加温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尤其是夜间),要实现温室的越冬生产必须进行加温。传统的加温系统主要有热水加热、热风加热和电加热,随着加温系统和设备的不断发展,现代又出现了地源热泵技术、温室地下蓄热加温技术、太阳能辅助技术和空气源热泵技术等新型的加温设备及系统,为现代化温室在加热保温、冬季生产、能源节约和清洁能源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些设备的应用不但提高了温室的保温效率,而且使得温室在反季节生产中发挥了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厌氧发酵在低温季节系统稳定产气,本文针对柔性顶膜车库式干发酵顶部散热量大,而设计出自动控制保温被系统。本文对保温被卷铺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出最大工作载荷,作为电机选择依据。系统控制是根据发酵库内温度和发酵库顶部温度对比,当有温差时,PLC自动控制保温被开闭,同时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系统工程对比试验时:提高了温度控制精度,减少了人力投入,实现了系统保温要求,维护了中温发酵环境。保温被自动控制系统对柔性顶膜车库式干发酵保温系统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冬季使用拖拉机应注意: ①为便于起动发动机,对电起动系统应加强保养,以使预热装置作用良好,根据气温下降情况适当增大蓄电池电解液的比重,注意保温和对蓄电池进行必要的补充充电.起动时发动机应用热水预热,并应加热油底壳和变速箱内的润滑油.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安全问题,设计了一种磁耦合谐振式安全型无线充电系统,该系统输出端实时监测电池电压与电流以及电池温度并反馈给输入端,电池端在充电时期采用主流的恒流—恒压充电方式。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在充电过程中电压电流波形平滑,电池温度良好,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根据负载隔离式电动汽车(Load Isolated Electric Vehicles,LIEV)的工作特性,兼顾发动机的燃油特性与动力电池的充电特性,提出划定发动机工作区域的方法。即按照车辆不同的功率需求,在发动机最佳燃油曲线的基础上,将发动机输出分为三个区域,该控制策略可以在优化发动机能量利用率与充电特性的基础上,使两组动力电池充放电速度相对平衡。最后在ADVISOR中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具有一定的节油优势,且对动力电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某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为例,提出了一种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中并联正温度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电阻的预充电路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动力电池预充电阻的参数选型和依据。在模拟汽车动力电池环境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关实验,对动力电池的预充时间、预充温升特性进行了相应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动力电池管理中并联PTC电阻的预充电路表现了良好的预充性能,有效地保护了高压继电器。该设计在高温环境下也具有稳定的预充性能。并联PTC电阻的预充电路设计完全符合动力电池预充性能要求,并且该结构稳定性好,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预充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变化气候条件下沼气池散热动态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某地气象参数,用样条函数插值法对地表温度进行拟合,将其作为动态边界条件,用UDF(用户自定义函数)导入计算流体仿真软件进行沼气池散热的动态仿真及数值模拟。评价了有无保温及不同保温层厚度时的沼气池散热损失,从而确定该地区沼气池为维持一定发酵温度实际所需加热功率,为沼气池加热设计提供参考,同时,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提供了一种用于计算沼气池全年动态散热的方法,有助于太阳能辅助加热沼气系统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传统电动车充电器充电过程中存在充电不足、过充电量大、电池组电压不同不能通用等问题。【方法】课题组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设计一款基于STC8A8K64S4A12单片机的智能电动车充电器,优化了电源模块、电压采样模块、电流采样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数控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显示模块等电路设计,改良了恒流—恒压—定时脉冲充电方法。【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智能电动车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能够实时显示充电模式、充电曲线、电量、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定时充电时间、剩余充电时间、预计充满时间等充电信息数据,能在48 V、60 V和72 V铅酸动力电池组上通用,采用优化的三段式充电方法充电。【结论】该智能电动车充电器具备三段式充电的优点,且过充电量小,能够有效防止充电过程中出现充电不足、误充等情况;经过长时间测试验证,该智能电动车充电器能够提高充电效率,延长铅酸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