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是由副嗜血杆菌病引起,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该病主要表现高热、咳嗽、气喘,危害断奶仔猪、育成猪,发病率为13%左右,死亡率可达50%.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特别规模化高密度饲殖.猪副嗜血杆菌极易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更加其危害程度,也增加诊断、治疗难度,所以养猪场应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2.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近2~3年来在一定规模养猪场流行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引起断乳后的小猪发生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广泛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中,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该病的发生一般与猪群抵抗力下降有很大关系,笔者诊治了1例由于猪群接种灭活苗后而发生该病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猪副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嗜血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该病多以继续感染的方式与其他疾病一同发生,如蓝耳病、猪流感等都可能继发该病。该病呈地方性流行特征,一旦有猪患病很可能引发大规模疫情,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导致猪副嗜血杆菌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原就是猪副嗜血  相似文献   

4.
羊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以羔羊最易发生,对人也有一定的致病性,是养羊产业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该病与羊肠毒血症、肺炎链球菌在临床症状上较为相似,因而对于该病的诊断会造成一定的难度。介绍了该病与羊肠毒血症、肺炎链球菌的鉴别诊断,以期为羊巴氏杆菌病的准确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猪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猪全身感染并导致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主要特征是妊娠母猪的子宫和胎膜发生化脓性炎症,公猪睾丸炎、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肉芽肿形成。布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地,我国至今仍有该病的存在,对畜牧与人类健康均带来较大的危害。猪布氏杆菌病是人感染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猪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猪全身感染并导致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主要特征是妊娠母猪的子宫和胎膜发生化脓性炎症,公猪睾丸炎、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肉芽肿形成。布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地,我国至今仍有该病的存在,对畜牧与人类健康均带来较大的危害。猪布氏杆菌病是人感染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1.流行形式与特点。圆环病毒2型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但不是惟一的病原。该病的发生可能与猪细小病毒(PPV)、蓝耳病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猪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的协同作用,以及不科学的饲养管理、恶劣的饲  相似文献   

8.
坏死杆菌病(necrobacillosis)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共惠的传染病.该病以皮肤、皮下组织、消化道黏膜和部分内脏器官的坏死为主要特征,在养猪生产中主要以架子猪、育肥猪以及母猪多见.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坏死杆菌病在我国频频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该病有效地进行诊断和科学防治,不但对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该病也可以感染人类,因此还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综合防制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以期为该病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猪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猪全身感染并导致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主要特征是妊娠母猪的子宫和胎膜发生化脓性炎症,公猪睾丸炎、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肉芽肿形成。布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地,我国至今仍有该病的存在,对畜牧与人类健康均带来较大的危害。猪布氏杆菌病是人感染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它引起的公共卫生危害要比其他家畜的布氏杆菌病要大。因为猪种布氏杆菌(亚种1和亚种3)对人类具有很强的致病性。1临床症状猪布氏杆菌感染母猪和公猪均表现较明显的临床症状。母猪多在妊娠的第三个月发生流产。流…  相似文献   

10.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的猪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并常与巴氏杆菌等混合感染.临床上急性以突然发病、肺部纤维性出血为特征;慢性以肺部局部坏死和肺炎为特征.该病在我国的发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从病原特点和流行特征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猪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猪全身感染并导致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主要特征是妊娠母猪的子宫和胎膜发生化脓性炎症,公猪睾丸炎、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肉芽肿形成。布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地,我国至今仍有该病的存在,对畜牧与人类健康均带来较大的危害。猪布氏杆菌病是人感染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它引起的公共卫生危害要比其他家畜的布氏杆菌病要大。因为猪种布氏杆菌(亚种1和亚种3)对人类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脑膜脑炎,败血症和妊娠母猪流产.1992年以来,我场先后发生李氏杆菌病13例,多发于15~45kg猪只,用磺胺嘧啶钠治疗该病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13.
鹿的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主要为四肢部的皮肤和较深部组织以及消化道黏膜呈现坏死性病变,有时在内脏形成转移性坏死灶。坏死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毒力较弱时无致病性,但通过感染后毒力增强,并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具有群发性流行特点。坏死杆菌病是鹿场常见的多发病,成年鹿发病率较高,主要发于秋冬季节,皮肤、黏膜损伤是造成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如争斗损伤、拨群、锯茸、跳跃损伤,地面不平或冬季地面过滑、蹄部机械性损伤等)都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该病目前无根本的预防措施,笔者认为一切能杜绝皮肤、黏膜…  相似文献   

14.
该病主要表现为腹泻、产蛋率下降,生长停滞.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以夏季为高发期,禽类不分年龄均可发病.依不同血清型的弯杆菌侵袭部位不同,分为禽空肠弯杆菌病、禽弧菌性肠炎和禽弧菌性肝炎三种,其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5.
羊巴氏杆菌病也叫做羊出血性败血病,是由于感染溶血性巴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引起败血症和肺炎。一般来说,该病的发生与羊长距离运输或者饲养管理不当等能够引起应激的因素直接相关,往往呈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该病在规模养羊场中经常发生,临床上较少出现单纯性原发病,通常是出现继发或者并发症,增大治疗难度,且死亡率也有所升高。现概述羊巴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一)流行形式与特点PVC-2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病原。该病的发生可能与猪细小病毒(PPV)、蓝耳病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猪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的协同作用、以及不科学的饲养管  相似文献   

17.
自2006年来,全国由南到北有许多养猪场(户)都发生了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疾病,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给养猪业带来极大危害.该病发生原因复杂,以多种病毒与附红细胞体、链球菌、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居多.  相似文献   

18.
正巴氏杆菌病是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为主要特征。该病过去曾称为"出血性败血病"(简称"出败")。但由于该病在不少畜禽并不表现出"出败"的特征,故此认为该病还是称巴氏杆菌病为妥。猪巴氏杆菌病又称猪肺疫、猪出血性败血症,该病分布广泛,世界各地均有发生。1病原该病的病原体为巴氏杆菌科巴斯德氏菌属中的多杀性巴斯德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两端钝圆,中央稍凸的短杆  相似文献   

19.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多发性浆膜炎,该病主要危害断奶仔猪、保育仔猪,主要的病理变化为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肺炎、胸膜炎、心包炎、脑炎。发病率为10%~40%,死亡率有时可高达90%。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高度密集,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征等因素存在,该病流行增加,危害日渐严重。近年来,猪副嗜血杆菌经常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化,大大增加诊断、治疗难度,目前要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一例林下放养肉鸡发生鸡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情况,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变特征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鸡巴氏杆菌病.经采取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该病,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