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现状 从1999年开始,我们先后对50马力轮式拖拉机配套的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和25~30马力拖拉机配套的单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进行了田间考核试验,发现国产玉米收获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对行距适应性差 目前生产的玉米收获机,存在着割道距离不可调、扶禾装置结构简单、持禾效果差等问题。由于各地农民种植玉米行距亦不尽相同,所以当玉米行距与两个割道距离相差较大或玉米秸秆稍有倾斜时,就会使玉米植株无法进入收割道,即出现玉米穗漏摘现象,随后漏摘的玉米穗将被秸秆  相似文献   

2.
1.农艺、农机不适应玉米收获机与小麦收获机最大的区别是玉米收获必须对行收获。虽然目前,所有的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都称可全幅不对行收获,但是,一旦玉米收获机两组摘穗辊中心距与玉米实际种植行距差距过大,必然造成收获效率大大降低和收获损失的提高。而我国各地区,玉米种植行  相似文献   

3.
1农机与农艺的配合 玉米收获机是对行收获,玉米种植的行距必须与机械行距对应,机组才能正常作业。我国玉米种植区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行距相差很大(400~700mm),有些地区还采用大、小行距的种植方法,造成玉米收获机行距无法确定。玉米收获机的设计应该依据农艺理论来分析各地区合理的行距,使农机设计有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锦  涂娅欣 《湖南农机》2016,(11):57-58
目前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只能对某一固定行距的玉米进行收获,无法推广到对各种不同行距的玉米进行摘穗.为此文章设计了一款可以自动化调节摘穗行距的玉米收获机割台摘穗装置.此摘穗装置主要通过螺纹和螺母形成螺旋副来实现行距调节功能,通过单片机对原动力直流电机进行正转、反转以及速度控制,进而实现对摘穗单体行距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5.
从有关资料及引进样机试验情况看 ,今年投放市场的玉米联合收获机 ,在性能、质量及生产效率等方面 ,较往年有了一定提高 ,出现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机型。但大部分玉米收获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适应性不强、质量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一、玉米联合收获机存在的问题当前玉米联合收获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动力不足 由于玉米收获生物量较小麦大 ,有些机型配套动力相对不足 ,生产效率低。2 .适应性差 尤其是三行机、四行机 ,一般设计适应行距为 65~ 75cm ,大部分机型行距不能调 ,当前玉米种植行距多为 4 0~ 50cm ,难以适应。3.损失大…  相似文献   

6.
由于各地马铃薯种植习惯和马铃薯种植机械的限制,马铃薯的垄距不尽相同,土壤性质也有较大的差异。马铃薯的中耕作业设备调节行距装置仅限于机械调节方式,操作不灵活且影响中耕效率。为此,研制了一种液压调节机组行距的中耕机,以适用于不同垄距的马铃薯中耕培土作业。该中耕机液压调节装置可同时调整松土铲和培土器组成的机组,培土器也可根据土壤性质无级调节培土幅度。经过在胶州马铃薯种植田地的中耕培土试验,结果表明:液压调节行距马铃薯中耕机实用性强,中耕伤苗率较低,培土垄型符合要求,可为以后的马铃薯中耕设备液压调控、智能集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4YZ-3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为不对行收获,适用于地形复杂、地块小、种植行距不统一的地区,因此应用较广泛。论述了4YZ-3型玉米收获机主要工作装置的工作特点,分析了其使用要点及常见故障的排除。  相似文献   

8.
1.考虑区域适用性我国目前生产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大部分都是要求对行收获,而我国各地玉米种植行距又千差万别,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区域适应性都受限制。因此,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应是用户的首选机型。不对行玉米收获机适应各种不同的行距,不需要人工开辅助割道,可以从田间不同位置进入作  相似文献   

9.
拉齐切割装置是胡萝卜联合收获机的重要工作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了秧苗切口位置是否统一平整,切割是否干净。针对我国胡萝卜主产区的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应用于双行胡萝卜联合收获机上的双圆盘刀式拉齐切割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拉齐部件、切割部件和水平夹持输送部件等组成,一次作业可完成胡萝卜的拉齐、切割、抛秧等功能。该装置采用双圆盘刀作为切割部件,切口平整美观,切割效果好;采用挡板作为拉齐部件,挡板的高度及中间缝隙的大小均可调;采用上下两层夹持带作为水平夹持输送部件,能够有效防止胡萝卜秧叶倒伏,有利于后续的切割及抛秧作业。该装置的成功研发解决了机械收获时胡萝卜切口不美观、拉齐效果差以及堵秧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胡萝卜联合收获机的收获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如何选购玉米联合收割机l、要考虑区域适用性。我国目前生产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大部分都要求对行收获,而我国各地玉米种植行距又千差万别,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区域适应性都受到限制。因此,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就是用户的首选机型。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右适应不同的行距,适合驾驶员进行跨区机收作业。  相似文献   

11.
根据枣树多年生木本植物特点,以及我国华北地区枣类种植模式和品种特点,设计了一种适应丘陵与平原的枣类采摘收获机。整机主要由收集伞装置、振动装置、输送装置、分级筛选装置等组成,可一次性完成采摘、收集、清选、分级等作业。研制的枣类采摘收获机悬挂在拖拉机一侧,可以与不同型号的拖拉机配合使用,通用性好。该装置采用偏心振动机构,能够有效区分不同成熟状态的枣类,而且采净率高、不伤树。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是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农作物,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丘陵山区由于道路狭窄、路况复杂、地块小且不规则,玉米播种机械化程度也很低,一般是人工随意点播,种植行距不统一,生长状况差异较大,大型联合收获机无法作业。本文设计了一款适合丘陵山地用两行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液压系统,主要包括割台的升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收获机械化成为制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在介绍国外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我国现有不同玉米联合收获机各有其优缺点,其中,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是我国特有机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但作业效率不高、操控性能不佳;牵引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是我国最早研发的机型,技术较为成熟,但不适合小地块作业;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具有籽粒损失小、剥皮效果好、动力匹配合理、机动灵活等优点,适应性和可靠性较好,但结构复杂、造价较高.针对我国玉米种植地块小、行距不统一、品种繁多等特点,提出今后我国玉米收获机的研究方向,包括:采取主动喂人方式,解决行距不统一问题;改进摘穗台结构,降低动力消耗;采用先进的秸秆粉碎装置,完成低功耗秸秆还田处理;改进摘穗机构,降低籽粒破碎率;采用新型材料,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产品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山东省夏玉米种植模式多样、种植行距不同,对要求定行距、等行距作业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造成了障碍的现状,在山东省章丘市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连续3年开展夏玉米种植技术模式试验。重点研究不同种植技术模式对玉米的产量、机械化收获的损失率和收获效率的影响。经过试验示范,研究出了一种夏玉米种植技术模式,可以在山东及周边一年两作夏玉米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对玉米收获机械几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收获机是对行收获,玉米种植的行距必须与机械行距对应,机组才能正常作业。我国玉米种植区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行距相差很大(400--700mm),有些地区还采用大、小行距的种植方法,造成玉米收获机行距无法确定。玉米收获机的设计者应该依据农艺理论来分析各地区合理的行距,使农机设计有科学的依据,而不去追随地方的种植习惯。如北京地区采用700mm的行距是为了适应原苏联产6行玉米收获机的需要,而不是农艺要求。当行距为400mm、株距为330mm时,行距与株距比为1.2,近似于方形点播,行间利用率高,但在玉米生长后期却不利于通风透光。如果采用行距为550mm、株距为240mm时,行距与株距比为2.3。这样不仅便于进行机械中耕、施肥和喷药,而且能够丰产。所以500--600mrn行距是比较科学的农艺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栽秧行距可调机构需要改变秧爪的横向距离和秧箱的宽度,并且不能实现水稻种植用种量小、精准播种、少伤种及不能保证高成秧率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运行稳定、结构紧凑、作业效率高的行距无级快调钵苗栽秧机构及配套育苗模式,重点论述了行距无级快调钵苗栽秧机构的工作原理及配套的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轴针孔式西洋参气力精密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西洋参主产区西洋参种植的高宽弧形垄面窄行距单粒精密播种的农艺要求,创新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西洋参精密播种的轴针孔式西洋参气力播种机,并阐述了西洋参播种机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该机采用凸轮摆杆组合结构取送种,采用机械—气力组合的方式进行排种,采用平行四边形与弹性杆组进行弧形垄面仿形,能够实现28行同步二级排种、吸嘴二次清洁及田间自主行走等功能。通过ADAMS软件对排种装置运动轨迹及吸嘴速度变化进行仿真分析,结合整机进行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得出了西洋参播种机最佳的作业参数,最终测得粒距合格率为90.35%、漏播率为4.13%、重播率为7.54%,播种效果满足西洋参播种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甘蔗不同播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探索适宜百色市甘蔗"双高"基地糖料蔗种植最佳模式,百色市农机技术推广站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田东县和右江区进行了甘蔗不同播种方式对比试验及数据采集监测。共设立了4个监测点开展宽行距(2.2m,采用机械开行、人工播种、机械覆土);宽窄行(1.2m×0.4m,机械种植)及等行距(1.2m,机械种植)三种种植模式对比试验及数据采集监测。试  相似文献   

19.
宋庆文 《新疆农机化》2003,(3):17-17,22
农六师新湖农场从2000年开始组织实施机械化采棉。经过3年大面积工作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1机采棉种植栽培管理技术(1)实际完成机采棉种植面积(表1)(2)机采棉种植品种。新陆早七号、新陆早十号、石选-87、中棉-36。(3)播种机械。为适应不同机型采棉机对种植行距的要求,采用(66+10)cm行距配置,选用5膜20行和2膜10行的播种方式与5行机相配套,选用3膜12行播种方式与6行机相配套。采用膜上点播技术,平均播种行距38cm,安装使用9cm株距点播器,理论播种株数达19502株/667m2,实现机采棉合理密植。(4)机采棉种植管理。①种植地块为茬灌冬翻地,在冬翻…  相似文献   

20.
一是改均匀垄作种植为宽窄行种植。在东北一般常规种植要求垄距和行距均为60cm或65cm。新的种植模式,将行距改为宽行90cm或80cm、窄行40cm,行距交替进行。二是改垄作为平作。常规种植模式整地时要起垄,播种时在垄上进行,中耕时起大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