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1986年冬至1987年春本所在中国对虾越冬池发现大量对虾鳃丝黑变(图1、2),病虾运动不平衡,虾体上浮,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根国内外报道,镰孢菌(Fusarium SP)造成的黑鳃病发病范围广,死亡率高。为此,我们进行了黑鳃的病原真菌分离,发现了镰孢菌,并做了人工感染实验,药敏试验及组织病理学研究,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1.镰孢菌的分离:取对虾黑鳃鳃丝数个,涂于真菌培养基上(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0g,蛋白胨5.08g,酵母膏1.0g,琼脂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的常见疾病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义 《水产养殖》2002,(4):25-26
1 烂鳃病1.1 病原 柱状纤维粘细菌。1.2 症状及流行情况 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少食或不食;鳃分泌大量粘液,鳃丝腐烂,严重时鳃丝上附有污物。黄颡鱼鱼种和成鱼均可发病,4~6月为发病高峰,可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3.
症状:病虾的鳃部颜色由红棕色变成黑色,虾体呼吸困难,导致死亡。 病因:引起黑鳃病的原因很多,一般有如下几种;①池塘底质严重污染,池水中的有机碎屑较多,这些碎屑随着呼吸的水流,贴附在鳃丝上,使鳃呈黑色,影响虾  相似文献   

4.
五、黑鳃病 其病原主要是柱状曲桡杆菌感染引起。病虾鳃呈桔黄色或褐色,后逐步变暗,最后变成黑色,故称黑鳃病。开始一般由细菌、真菌感染,造成组织病变,呼吸困难,然后水流带来许多有机碎片附着鳃丝上,加之寄生聚缩虫等,更加重了呼吸困难,使虾体消瘦,游动停滞至死亡。病虾浮于水面,不久即死,主要危害对虾幼体。  相似文献   

5.
青虾红头黑鳃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虾是倍受市场青睐的养殖品种,随着青虾养殖蓬勃发展,以及养殖密度、产量的提高引发的虾类疾病也愈来愈多,其中尤以青虾的红头黑鳃病为甚,对青虾危害最为严重,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现将该病的防治方法分述如下,供养殖户参考。一、种类按病原可分为两大类:1寄生性红头黑鳃病:该病通过镜检发现虾鳃病灶处寄生有大量的纤毛类原虫,类似饼形虫。该病传染慢易于治疗。2细菌性红头黑鳃病:镜检无寄生虫,鳃部残缺糜烂,类似鱼类的鳃霉病,该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较难治疗。二、症状病虾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早期鳃部出现红色,后期转为黑色并糜…  相似文献   

6.
《科学养鱼》2004,(9):76-76
六、黑鳃病 [病原]引发该病的病原为镰刀菌。 [症 状]发病初期,病虾体表、附肢、鳃等部位出现浅黄色或橘红色斑块,随着病情发展,色斑变为浅褐色;鳃丝上附着有较多的污物,严重时鳃呈黑色并发生溃烂,有时可见附肢上也有溃烂斑。病虾游动缓慢,摄食减少,最后致死。  相似文献   

7.
河蟹在天然环境中抗病能力较强,且天然水域水质清新,不易发生黑鳃病;但在池塘集约化养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因养殖密度大,投饵量大,使得水质变化快,很易使河蟹发生黑鳃病。 河蟹黑鳃病的主要症状为:河蟹的鳃丝发黑,易浮头,严重时引起上岸。河蟹黑鳃病一般为细菌感染所致,根据笔者的诊治经验,水质不好是河蟹发生黑鳃的主要原因,但也有由聚缩虫、累枝虫等寄生虫寄生在鳃丝上继发细菌感染形成黑鳃病。因此在治疗上应对河蟹的鳃丝进行镜检,看是否有寄生虫寄生,再确定治疗方案。 河蟹黑鳃病的预防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②池塘…  相似文献   

8.
《海洋与渔业》2011,(10):41-41
李卓佳研究员(广东省渔业科技入户专家):黑鳃病是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也是大家对肉眼可见的、鳃部发黑类病害的统称。黑鳃病的发生可能是单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多因素引起的。引起黑鳃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在我省养殖的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红腿病”病害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极大危害。目前,对中国对虾“红腿病”病因的研究已有报道,而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患此病的病例尚少,尚未见有研究报道。1988年8—9月间,厦门同安西柯乡一带,发现长毛对虾“红腿病”流行,病害发生时对虾体长约7—10厘米,患病对虾食欲减少,活动力减弱,尾扇、游泳足、步足变红、鳃部变黄,镜检下鳃丝上有明显黄褐斑点,血淋巴液可见大量运动活泼杆菌。为此,我们对病虾进行细菌分离,研究了分离菌的病原性、可复现性及生物学特性。并探讨了病原菌的分类学位置,以期对长毛对虾“红腿病”有一概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鳃是虾的呼吸器官,一旦对虾鳃部发生病变,全身各组织、器官将会受其影响而产生其他病症,严重时甚至导致对虾死亡,给养殖业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黑鳃、烂鳃病的防治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