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9月12日(农历八月初八),蜂友谢云华打来电话,说他的中蜂快要灭绝了,让我找人把剩余的3箱中蜂贱卖。老谢养中蜂快10年了,其他的蜂友蜂群越来越多,而他的蜂群数却越来越少,从原来的8群下降到3群。据老谢反映,他家周边有许多胡蜂,时常侵扰他的蜂群,刚发展1群新蜂,被胡蜂赶走1群老蜂,这是他养蜂失败的主要原因。他不但无任何养蜂收入,每天还要耽误许多时间拍打或驱赶胡蜂,但治标不能  相似文献   

2.
蜂友何国进,50岁,是广西灵山县石塘镇白云麓人。他饲养中蜂多年,养蜂经验十分丰富。2011年2月份,他出售中蜂100群,自己留70多群春繁。3月份,他的蜂群到浦北县乐民采荔枝蜜。4月份到灵山县平  相似文献   

3.
中蜂是我县土生土长的蜂种,个体小,适应性强,是农户喜爱饲养的蜂种,也适合专业饲养. 近期不少蜂友反映,中蜂群被巢虫危害严重.2013年6月15日,仪陇县金城镇石榴、北台、梭坡村二社、中坝乡红华村二社、双盘乡菊花村二社、金城镇退休干部职工休闲养蜂的6户人家共计饲养中蜂87群,活框饲养495框蜂,平均每群5~6框蜂(逃跑群19群未计算在内),被巢虫危害56群,占蜂群数的64.37%;没有被巢虫危害的中蜂群31群,占蜂群总数的35.63%.  相似文献   

4.
多数用活框饲养中蜂的蜂友都有一个同感,认为中蜂发展、增殖缓慢,蜂群数年年总是在10~20箱之间徘徊,久久不能上规模.有的蜂友弃中蜂改养意蜂,有的弃蜂改行.笔者饲养中蜂20多年,曾有过灰心丧气、弃蜂改行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安下心来养蜂.  相似文献   

5.
郭成志 《蜜蜂杂志》2007,27(1):28-28
多数用活框饲养中蜂的蜂友都有一个同感,认为中蜂发展、增殖缓慢,蜂群数年年总是在10~20箱之间徘徊,久久不能上规模.有的蜂友弃中蜂改养意蜂,有的弃蜂改行.笔者饲养中蜂20多年,曾有过灰心丧气、弃蜂改行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安下心来养蜂.  相似文献   

6.
正蜂友们在一起交谈,认为中蜂濒临灭绝的原因是:群势小产量低,怕病怕盗蜂爱逃跑。我养蜂超过50年,实验观察研究蜂群超过30年,现在将中蜂改良为活框继箱饲养,《蜜蜂杂志》曾报道水飞蓟一个花期群产蜂蜜115 kg。2014年至今来我家看蜂交流经验的蜂友很多:有时一天之内来过三汽车,还有附近骑车来的蜂友。我们一  相似文献   

7.
蜂友何国进,50岁,是广西灵山县石塘镇白云麓人。他饲养中蜂多年,养蜂经验十分丰富。2011年2月份,他出售中蜂100群,自己留70多群春繁。3月份,他的蜂群到浦北县乐民采荔枝蜜。4月份到灵山县平山采晚熟荔枝蜜和龙眼蜜。  相似文献   

8.
<正>我的这些蜂友们家住黑龙江省东宁县老黑山镇,每户饲养蜂群在二十群以上一百群以下,以定地饲养为主,结合小转地放蜂,全部为业余养蜂。以产蜜为主。我的这些蜂友有养蜂50多年的,也有近几年开始养蜂的,年龄最大的蜂友70多岁,年龄最小的30多岁。虽然养蜂时间相差之大,但他们都能将蜂群养的全县大有名气,并年年有效益。蜂群无疾病,都能年年安全越冬,无损失,使外地很多养蜂户前来参观取经,包括专业养蜂场也前来交流。那么,我们这些蜂友们有哪些比其他养蜂人高明之处?那究竟在哪里?通过与其他蜂友交流,结论有了。  相似文献   

9.
《蜜蜂杂志》2003年11期16页刊登了《中意蜂合并饲养利弊谈》一文,我拜读了多遍,深有同感。几十年来,在我地教育界,我也算是位养蜂爱好者。退休后,我走上了中、意蜂同场饲养之路,采取定地饲养为主,短途转地饲养为辅的方式追花夺蜜。“以蜂为友,颐养天年”,陶冶情操,是我养蜂的真实目的。1中蜂群改意蜂群,我成功了!2003年早春,我有一强群中蜂,发现有1只未受精的处女王。无奈之下,我把中蜂群里的雄蜂脾抽出化蜡,加一意蜂封盖成熟子脾。日后观察,中意蜂和睦相处,平安无事。又过数日,抽出出尽的意蜂空脾,再加1张虫、卵、蛹混合的意蜂子脾,让其哺…  相似文献   

10.
回忆蒙蜂友     
<正>有一年,我把一年的《中国蜂业》12期杂志全部送给蒙蜂友阅读。他对移虫育王、分蜂、蜂病防治有了全面了解,我还免费送过巢础、蜂箱给他,他非常感激,蜂友间的感情令我终生难忘!蒙蜂友离开人世已经两年了。但是,我与他有关养蜂的事情却在我脑海里一幕幕挥之不去…。我人生道路曲折,离开学校去养蜂,没多久,又把蜂群处理后再返回学校任职。记得我把意蜂群卖给六吉村的黄蜂友,认识了六吉村的蒙蜂友。蒙蜂友饲养中蜂几十年,从来不花钱买蜂种,都是从大山里收捕回来养殖。一次,我和蒙蜂友聊天,他对  相似文献   

11.
施根吉 《蜜蜂杂志》2006,26(4):20-21
我从1972年开始饲养中蜂,只限养在7~10群,一半过箱用新法饲养,一半仍用老法木桶饲养。也就是养中蜂受了益,我才弃教养蜂直至现在。20世纪80年代,我开始养意蜂,但仍然扶持了多位亲友养中蜂,教他们的方法当然也是一半新法过箱饲养,一半老法桶养。多年来通过两种方法并用,我从中观察出不少问题,悟出了不少道理。1为什么新法饲养的群势都比老法饲养的群势小?每年秋繁结束,冬天蜂群定群时,箱养的中蜂群势普遍小于用木桶或箩筐饲养的中蜂群势。本人认为有如下原因:1)箱养中蜂因摇蜜、检查时经常开箱,扰乱了蜂群的正常秩序;2)箱养中蜂一般像意蜂那…  相似文献   

12.
刘茹馥 《蜜蜂杂志》2001,(10):16-16
黑龙江虎林县杨多福发明的“数控养蜂法” ,得到了养蜂界的一致认可 ,但这方法过去只适合意蜂的饲养 ,况且南北气温有别 ,那么华南特别是八桂大地 ,饲养的传统中蜂群到底要不要“数控” ?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中蜂也要实行“数控” ,但完全不能照搬意蜂的方法。据广西梧州的黄蜂友多年的养蜂经历 ,结论是 :“中蜂数控单三五”。所谓“单” ,是指中蜂巢框要成单数而不能为双数 ;“三五” ,是指视季节及蜂群的强弱态势以 3框或 5框入箱调整。根据黄蜂友多年在广西苍梧荔枝林以及观察广东从化、增城蜂友于清明前后采荔枝蜜的群势 ,发现大户的中…  相似文献   

13.
活框活格养蜂法在2012年《蜜蜂杂志》多期发表之后,有许多同行打来电话询问中蜂是否适用.这里告诉大家:笔者饲养西方蜜蜂多年,却没有饲养过中蜂. 然而,在2012年9月13日我住处却飞来1群中蜂,收捕之后,群势不足2框.由于当时他人询问中蜂问题,我正好向50 km之外一蜂友要来1张中蜂巢脾试验生产中蜂塑料布巢础,正好派上用场.  相似文献   

14.
养蜂人都想把自己饲养的蜂养好。特别是早春,都希望发展快一点、好一点,以迎接大蜜源的到来,取得高产稳产。我的一位蜂友2005年春季发现多数蜂群内缺蜜,为了尽快将蜂群发展起来,他几经考虑都未定下来。后来在菜市场碰到一位卖蜂蜜的老头,老头告诉他说:蜂群缺蜜,喂蜂蜜最好,发展会很快的。在老头的说教下,他买了20kg蜜直接喂给蜂群。蜜还未喂完,一天他打开箱一看,发现蜂死了多半,蜂王也不见了,十几群中蜂就这样消失了。我碰到一位50多岁的杨蜂友,他养蜂近40年,是一位比较有经验的养蜂者。我把上述情况给他说了一遍。他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  相似文献   

15.
陈渊 《蜜蜂杂志》2013,33(2):41
义乌市佛堂镇下洋村叶劲松蜂友多年饲养中蜂,他家靠近山区,有中蜂50多群,养蜂除每年的蜂蜜收入补贴家用外,还给他的生活带来不少乐趣。自2011年夏季以来他的蜂群开始衰退,2011年冬又稳定下来,第二年自春暖花开再次停滞了发展,自2012年6月开始,衰退现象比2011年更严重。  相似文献   

16.
我的一个蜂友,是具有20多年养蜂经历的专业养蜂户,到1989年夏季,蜂群已发展到60群。他饲养的本地意蜂×黑蜂很适宜定地饲养,繁殖力强,采蜜量高,越冬性好,既省蜜又抗病。近几年来,我地出现了互相移虫育王的风气。1980  相似文献   

17.
《蜜蜂杂志》2021,41(7)
正2021年3月26日重庆市南川区养蜂协会,组织40多名养蜂人员前往南川区山王坪镇第九届亚洲优秀蜂农夏和全的千里花养蜂场,开展现场技术交流会。养蜂人员认真参观查看蜂场饲养的中蜂群,协会现场为他们发放涉蜂法律法规知识读本。夏和全重点介绍了如何招收野生中蜂,传统饲喂及过箱技术,并认真详细地解答蜂友们提出的各种饲养管理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我自1972年养蜂以来,除2019年外,都有收益。1983年后,农田由个人承包,红花草种植绝迹,主要蜜源有荔枝、龙眼等。我地荔枝、龙眼流蜜分大小年,一般大年摇5~6次蜜,小年摇2~3次蜜。而2019年,我地区荔枝、龙眼开花极少,定地饲养的蜂群都没有摇过蜜,我的蜂群只勉强摇过1次蜜。转地饲养的蜂群能摇2次蜜。定地饲养的蜂农因为没有收入,经济困难,没有钱买糖喂蜂,很多蜂群饿死,如刘蜂友原来有130多群蜂,现只剩20群;韦蜂友原有40多群蜂,现全军覆灭。转地饲养的蜂群虽然摇2次蜜,如黄蜂友饲养300多群蜂,摇1000kg蜜,大部分蜜卖不出去。我摇1次蜜后,就买白糖喂,10天左右喂1次,蜂群飞逃2群,饿死1群。2020年,我地荔枝、龙眼流蜜是大年,养蜂有希望丰收,但2020年是闰年,多阴雨天气,加上倒春寒,养蜂人要有思想准备,谨慎管理。  相似文献   

19.
<正>我地有一位姓别的蜂友,饲养6群中蜂;邻居马蜂友饲养8群中蜂,2家都是用原生态管理方法养蜂。按照我地一般习惯,农历"九月九"是割取蜂蜜的时间。当地上午最高气温20℃多,且两蜂友在五里远处正是野菊花盛花流蜜期,他们所处的地方只有少量的野菊花。九月初九日这天上午气温23℃,别  相似文献   

20.
蜂群并群越冬安全可靠,自从笔者的"蜂群并群法"在2005年《中国养蜂》第10期发表以来,许多蜂友不断来信来电来访,认为经试用此法可行。我与蜂友们讨论最多的是早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