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李位三 《蜜蜂杂志》2005,25(8):12-13
夏季是一年中蜂群管理的重要时期。华南地区气候炎热、蜜源缺乏、敌害侵扰,给蜂群繁衍生息带来困难,常常出现“夏衰”;其他地区气候干热,蜂王产卵量减少,群势有所下降。因此,夏季养蜂者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繁殖,维持群势。  相似文献   

2.
在华北地区,夏季蜂群经常出现"夏衰"现象,而这种现象往往被忽视。为了引起养蜂人对蜂群夏衰现象的重视,总结几点引起夏衰的原因及相应对策。通过多年养蜂实践与观察,夏衰的原因有:一是自然因素引起,如气候因素、蜜粉源因素等;二是人为因素和敌害,如管理不善、农药中毒、饲料缺乏等,敌害有蜂螨、胡蜂、蟾蜍等。因此,在养蜂生产中要注意防范夏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湖南武岡地区自6月中旬到9月底是中蜂的越夏期。我地养蜂員有“宁肯越两冬,不肯越一夏”的說法,因为这段时期天气炎热、蜜源稀少、敌害多、时間长,对蜂群来說是一个难关。如果飼养管理技术跟不上去,就容易造成夏衰或逃亡。  相似文献   

4.
夏季是一年中蜂群管理的重要时期。华南地区气候炎热、蜜源缺乏、敌害侵扰,给蜂群繁衍生息带来困难,常常出现“夏衰”;其他地区气候干热,蜂王产卵量减少,群势有所下降。因此,夏季养蜂者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繁殖,维持群势。近几年来,作者在给技术培训班学员讲课,下乡指导、技术咨询等活动中接触了一些蜂农,观察了解到蜂群实际管理情况。现在就夏季管理措施上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和做法,以供参考和共同商榷,或许能给养蜂者带来有益的思考。1蜂群通风强度的问题一个蜂群尤其是强群,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巢内温、湿度能力。当巢温下降到34℃以下时…  相似文献   

5.
中蜂安全渡夏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8月,是我地养中蜂的困难时期,蜜粉源缺乏,气候炎热,敌害严重.这期间若对中蜂群管理不得法,往往会发生蜂群飞逃,失王,群势锐减,甚至全部覆没.所以,应从管理技术上,给中蜂群渡夏创造一个良好条件.一、调整群势越夏群势应保持4~6框足蜂.留在箱内的巢脾要整齐呈褐色,箱  相似文献   

6.
闽西南是福建省饲养中蜂较多的地区之一。这里多山,气候温湿,蜜源植物种类繁多,生产潜力很大。中蜂新法饲养技术推广后,这里的中蜂生产虽然有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夏、秋季的饲养技术不过关,因而造成中蜂群势小,产蜜量低,影响了生产的发展。据笔者调查和观察,本地区的中蜂夏、秋季没有管理好的主要原因是养蜂者没有根据中蜂的特点,按当地的地形、蜜源条件做  相似文献   

7.
赣东北地区从6月到8月是蜂群越夏时期,在这个时期气温常达37℃~39℃,气候炎热加上天气干燥,对蜂群繁殖很不利,特别是外界蜜源的不足和缺乏,再加上胡蜂、蜻蜓、蛙类等危害,蜂王产卵不积极,若对蜂群饲养管理不得当,会造成群势削弱,形成秋衰。那末,如何做好蜂群的夏季管理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正>春繁是养蜂生产的关键环节,如果蜂群基础好,加上得当的管理措施,蜂群就会快速发展,从而投入到蜜源采集中去。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多种原因,常出现春繁后蜂群发展缓慢或群势不升反降的现象,就是所谓的“春衰”。蜂群一旦发生“春衰”,待大蜜源开花流蜜时,只能望花兴叹,直接影响养蜂效益。本文就蜂群发生“春衰”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防止“春衰”的建议,供广大养蜂人参考,以期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蜂群安全度夏的方法夏天气候炎热,外界蜜源缺乏,蜂王产卵减少,养蜂时夏衰、蜂螨、农药毒害等不利因素多,在饲养管理上稍有疏忽,就会发生蜂群衰弱和逃亡。因此,必须做好蜂群安全度夏工作,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1.及时培育新王换老王:老蜂王经春繁后,产卵力减弱,...  相似文献   

10.
朱泽 《蜜蜂杂志》2004,(5):23-23
蜂群越夏的好坏是秋繁的基础。尤其是豫东地区,自然条件极差,进入初夏,气候炎热、干燥,缺蜜少粉,敌害增多,农药危害;如管理不当,轻则造成秋衰,群势极弱,难以越冬,重则弃巢飞逃,给蜂场造成严重损失。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变被动为主动,笔者认为务必抓好以下几项工作。a.适时培育越夏蜂:当地春末最后一个主要蜜源是刺槐。蜂场为了增加收入,多采用花期前关王,花期无子取蜜的方法,此法虽能增加收入,但影响越夏蜂的群势,因此关王、放王必须及时。花期前10天关王,刺槐开始流蜜,马上放出蜂王产卵,流蜜结束及时退出多余巢脾,增加蜂群密度;留足饲料,紧抓…  相似文献   

11.
广西的冬季,气候一般比較溫和。其东部冬季虽然比較寒冷,但也很少下雪,晴天气溫一般都在14℃以上,蜂群都能出外采集。我們广西平乐一带冬季的蜜源植物也很丰富,油菜、野桂花是冬季的主要蜜源,个别地区还有枇杷和梅子。蜜源植物花期衔接,流蜜不断。此外,冬季敌害較少,特别是蜂群在冬季一般不易产生分蜂热,管理比較方便。我地  相似文献   

12.
本国蜂虽然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强,能够采集分散的、少量的蜜源,但是由于长江以南各省夏季气温高、敌害多、蜜源少、越夏期间长,如果对于蜂群的管理工作放松,不改善蜂群的生活环境,不设法消除敌害,减少蜜蜂的伤亡,没有给蜂群留够饲料和减轻工蜂采水的劳动,在整个越夏期间,本国蜂也要削弱,甚至整群飞  相似文献   

13.
蜂群的夏季管理要根据当地气候和主要辅助蜜源等条件来确定措施。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进入 5月就进入越夏期 ,这时油菜、紫云英花期已结束 ,刺槐接近尾期 ,各种辅助蜜源如益母草和瓜类等远不能满足需要 ,加上气候炎热 ,病虫害又多 ,蜂群群势明显下降。蜂群管理进入最困难的时期 ,应采取以下几条措施。1 培育新王和换王 在油菜、紫云英的末期培养新王既不影响群势 ,又不影响产量 ,抓紧培育优质蜂王。用新王换掉老王、伤残王。2 防暑降温 夏天的气温有时高达 3 7℃以上 ,中午太阳直射到箱体可达 4 0℃以上 ,如不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卵会干死…  相似文献   

14.
蜂群越夏的好坏是秋繁的基础.尤其是豫东地区,自然条件极差,进入初夏,气候炎热、干燥,缺蜜少粉,敌害增多,农药危害;如管理不当,轻则造成秋衰,群势极弱,难以越冬,重则弃巢飞逃,给蜂场造成严重损失.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变被动为主动,笔者认为务必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夏季,南方粉蜜源少而且分散,加上敌害的侵袭,蜂群变化很快,在管理上稍微一疏忽,蜂群很快衰退,影响生产。散温防暑,是夏季蜂群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夏天气候炎热,温度高,幼虫容易闷死或发生幼虫病,因此要注意调节温度。十框以上的蜂群可以加继  相似文献   

16.
蜂群出现“秋衰“现象与自然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几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昌潍地区特别是在8~9月份,蜜源缺乏的地方表现更为突出。“秋衰”的结果,是群势显著下降,造成弱群越冬,第二年春季繁殖发展缓慢,以致不能以强大的群势迎接早期主要蜜源。待蜂群发展起来,而主要流蜜期  相似文献   

17.
正养蜂人最闹心、最拿捏不住的就是蜂群生病。一旦病敌害发生,不但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救治,还会削弱群势,不能打蜜,严重时造成蜂群飞逃或死亡,甚至全场覆灭。即使通过一段时间能把蜂病治愈,用药后还会带来产品污染、抗生素或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其后如饲养管理不当、气候不良,病情又会发作。那么,养蜂人怎样才能保证蜂群健康发展呢?一、事前预防事前预防,并不是指事前喂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东部5月中旬起,由于亚热带高压的加强,造成了持续的“梅雨”天气,气候闷热多变,最高气温在37℃左右,降水量可达300mm 以上,蜂群调节温,湿度能力较差,易使蜂儿发育不良,发生卷翅病;本地区夏季辅助蜜源虽较为丰富,但由于乌柏栽培较少,蜂群无大宗蜜源可采,易引起盗蜂,且蜂螨寄生率逐步上升,如管理不妥,将引起蜂群群势削弱,形成秋衰,  相似文献   

19.
桂林东北部中蜂的越夏,特别是夏末秋初这一段时间,是一年中最难管理的时期。因为这时天气热、蜜源少而且敌害多,在蜂群的管理工作上如不特别注意,群势很容易迅速下降,个别蜂群甚至垮掉。现将我几年来在中蜂越夏管理工作中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一)强群越夏。越夏的蜂群一般要有六框以上的群势,而且要蜂脾相称或者蜂多于脾;切忌蜂少于脾或弱群越夏。因为群势弱或者蜂少于脾,箱内温度、湿度都不易稚持正常,蜂群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卵不孵化现  相似文献   

20.
<正>强群夺高产,但在饲养强群和保持强群的过程中,往往因蜂王繁殖力差和管理不当,造成群势强弱不均。同时,为了管理上的某种需要,有时也人为地分散群势,例如":分散运输"、"分散繁殖"等。而到了流蜜期或越冬期又必须集中生产、强群越冬等,为此,必须随时进行调整群势或合并群势。由于各蜂群之间气味不同,除少数雄蜂和幼蜂外,调整群势或合并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尤其是在缺乏蜜源的季节,随便将蜂放在同一群里就会引起斗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