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选用优良蜂王,并常换新王在中蜂生产实践中,我们常见到有分蜂热的强群,其工蜂采集情绪低迷,产蜜量大大低于没有分蜂情绪的较小群势。养蜂有句话:“养蜂就是养王”,可见蜂王对蜂群的发展和产量有决定性的影响,蜂种的品性是蜂群本质的遗传现象所决定的。因此,在饲养管理中要坚决去劣选优,选用优良蜂群进行育王,除掉劣群中产生的雄蜂。蜂王的生理状况受育王时的气候、蜜粉源、群势和育王技术的影响,同样也随着蜂王的老化而降低其生活力,中蜂王的老化要比意蜂王更快些,因此要强调结合春、冬2个分蜂季节更换新王,这样既提高了蜂…  相似文献   

2.
养蜂生产实践告诉我们 ,育王季节与优良蜂种的选择当否 ,直接影响到蜂王的正常生长发育 ,蜂群的群势 ,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就这个问题谈点体会 ,仅供参考。1 育王季节的选择从全年各个养蜂生产季节的育王效果来看 ,除了我国北方地区在冬季和南方地区在盛夏季节不宜育王之外 ,其它季节均可育王。根据养蜂生产的实际需要和育王要求 ,我地适宜在春季的第一个流蜜期和秋季的最后一个流蜜期进行育王。1.1 春季育王很重要 ,“一只春王一群蜂” ,一些有经验的养蜂员非常重视春季育王工作。春季育王有利于提高蜂王产卵力 ,增加蜂群数量 ,…  相似文献   

3.
提早育王分蜂,对提高蜂王产卵率,培养和维持强群,增加蜂群数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无论是用普通方法养蜂还是多箱体养蜂,在蜂群进入幼虫积累期,外界蜜粉源日益丰富、蜜蜂分蜂季节即将来临时,应进行人工育王和分蜂。 春季蜂群里的蜂王,多数是头年秋天培育的,经过秋季和早春两个产育季节,产卵高峰期即将结束,产卵力也开始逐渐下降;尤其是那些质量不理想的蜂王,腺体开始老化,维持强大的群势已无能力,如不提前更换,等到产卵力明显下降时再行换王,将会造成损失。所以有经验的养蜂者,都在春末秋初择机育…  相似文献   

4.
育王和分蜂是为了增殖蜂群,获取蜂产品高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养蜂员必须把育王和分蜂的时间巧妙地安排好。育王和分蜂的时间怎样安排,才能达到双丰收呢?我从事养蜂20余年,利用不同季节和时间对育王和分蜂,反复对比试验,寻出淮河流域育王分蜂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5.
王雪峰 《中国蜂业》2007,58(3):23-23
有些养蜂的朋友在分蜂季节来临时,不喜欢人工育王,认为人工育王质量难以保证,人工育王投入大,对蜂群影响大,而喜欢用自然王台换王和分蜂。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我认为自然王台要少用慎用,特别是那些非种用群,综合性状一般的蜂群产生的自然王台更不能用。  相似文献   

6.
业余养蜂爱好者饲养的蜂群一般较少,蜂箱、隔王板等蜂具也不富余,因此不可能象专业养蜂那样,能够单独地、分批地进行育王和换王(或分蜂),为了使育王、换王和分蜂不影响蜂群的正常繁殖和生产,必须将这两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进行。笔者业余养蜂十几年来,年年都采用一种两结合的  相似文献   

7.
正把计划育中蜂王的育王框放入意蜂群中正常程序培育意蜂王,2日龄时取出弃意王幼虫补入中蜂2日龄幼虫,又将中蜂王台放入意蜂群中吃意蜂王浆,让意蜂培养24小时后清除意蜂工蜂将育王框再放回中蜂群由中蜂工蜂继续哺育至封盖,然后破茧成王。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育王,我采用了一次性移虫育王的办法。因为前年分蜂育王时,我用两种方法进行了两次育王。育出的蜂王不一样。4月27日,我复式移虫育王1框26个王台,第3天又育了1框一次性移虫育王27个王台,蜂群都是8框蜂。出王后的育王方法不一样,出的蜂王也不一样。复式移虫的蜂王体小,产卵后经对比,没有一次性移虫育出的蜂王产卵好。一次性移虫育出的蜂王,维持群势的能力也比复式移虫的蜂王强,产生分蜂热较复式移虫的蜂王晚。所以,经两年来的使用,我认为还是一次性的移卵刚孵化出的小幼虫育出的王好。在实际的养蜂生产中,利用…  相似文献   

9.
本场育王时也曾出现过成批或个别“侏儒王”现象 ,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蜂种和育王方法有关 ;浆王蜂群中培育出的王台粗大而直长 ,剩余的王浆也比较多 ,但这种王台出房的新王 ,不一定每只都个大质优 ;而用产蜜型蜂王群中培育的王台个头稍短而尖 ,所剩余王浆也比较少 ,但培育的新王也不一定差。就育王方法而言 ,采用复式移虫育王法时 ,有时出现复移后王台中鲜浆表面被工蜂破坏 ,但旧王浆没有被工蜂吸食干净又补入新浆 ,这种王台中所培育的新王质量肯定不好。本人在《中国养蜂》1 996年第 3期《我的育王法》中谈到此种情况。我从养蜂开始…  相似文献   

10.
1 在育王时应筛选抗病能力强的蜂群培育蜂王 养蜂者为了战胜中囊病,在抗病能力强的蜂群中进行育王,那怎么知道哪群蜂抗病能力强呢?若在一次发病中,没有发病且表现能力强、蜂群群势大、产蜜量高的蜂群就可留作种群,就在该群蜂箱上作好标记.  相似文献   

11.
我地处于东北地区西北部 ,主要蜜源在秋季平原地带的葵花、山区的苕条和杂花。第一个主要蜜源是7月 1 5日前后始花 ,至 8月 2 5日前后结束。我处蜂群出窖后 ,有 4个月的繁殖期 ,大多在 3月 1 5日前后春繁。我处常年蜂群的管理要领为 :强群越冬 ,早分蜂 ,多分蜂 ,连续分蜂 ,分散繁殖 ,集中采蜜。所以 ,人工育王和分蜂在我处养蜂中非常重要。根据我多年养蜂经验 ,对人工育王和分蜂谈几点建议 ,供同行参考。一、人工育王方面人工育王是一项细致的工作 ,育王的好坏 ,关系到一年蜂群的发展和蜂场的经济效益。可以说你糊弄它一时 ,它便糊弄你一年 …  相似文献   

12.
苗春辉 《中国蜂业》2014,(13):45-46
2013年,新疆尼勒克养蜂受到了小蜂螨的危害,加之采蜜季节阴雨天气过多,导致蜂农养蜂受到沉重打击,给新疆尼勒克养蜂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也对新疆黑蜂的保种、育王等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针对这样的病害,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种蜂场蜂业有关人员联系蜂农,讨论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下一年螨害继续危害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种蜂场蜂群。  相似文献   

13.
哺育群与蜂王体型一般挑选哺育群来育王,要蜂强、蜜粉饲料足。要求严格时要减少哺育群幼虫量,以求对育王框饲喂更充足;老王群接受率高些,但有时育出来蜂王偏小。一种情况是饲养的浆蜂类王浆高产型蜂群,本身吐浆量大,经过挑选的哺育群,吐浆能力更足。但移虫育王仍用...  相似文献   

14.
张功勋 《中国蜂业》2002,53(4):28-28
蜜蜂白垩病又叫石灰质病 ,是由蜜蜂子囊球菌引起的一种蜜蜂幼虫真菌病。患病蜂群子脾零乱 ,轻者影响生产 ,重者弱不成群。 1 992年枣花后期 ,乐陵蜂场蜂群 ,均不同程度地患上白垩病 ,我 60群蜂有 8群发现白垩病 ,几经用药喷治 ,幼虫虽呈饱满鲜亮 ,待幼虫老熟时白垩病又复发。在一次偶然思索中我发现 ,首发此病的都是浆王。引起我用换王防病的想法 ,于是我就移没患白垩病的喀王幼虫育王。待新王产卵后 ,将 3脾蜂紧为 2脾 ,幼虫孵化的特别好 ,没发现一例白垩病。从培育新王再繁过程中我体会到 ,蜂群患白垩病并非浆王之故 ,而是养蜂员管理失误…  相似文献   

15.
蜂种是养蜂的基础,在相同的蜜源、气候、饲养管理条件下,一个生产蜂场的蜂群群势发展快慢、蜂产品产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该场蜂种的好坏。一个好的蜂种,蜂群繁殖快,产量高,直接关系到养蜂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我国是一个养蜂大国,全国约有蜜蜂7千万群,每年的育王数量与蜂群数量大  相似文献   

16.
我社巴珠大队养蜂场,1974年春蜂群繁殖期间,发生囊状幼虫病,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蜂群受到很大的影响。在5月中旬,崇庆县养蜂场来我们地区放蜂,听说从广东带有2群比较抗囊状幼虫病的蜂,蜂场养蜂人员决定移虫育王,培育抗病的种内远缘杂交蜂群,经过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王志 《蜜蜂杂志》2004,(3):32-33
引进优良种王是养蜂高效增产的基本保证,然而,有些从专业育王场购买的种蜂王,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尤其在春季,引种成功率相对较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气候气候是养蜂的重要条件,制约着蜜源植物的开花泌蜜及蜂群的生存繁衍。早春温度相对较低,一些种王场育王时没有充分考虑气候因子,计划不周,蜂群不强,保温不当,对连续数天的阴冷天气及突然袭来的寒流不能及时抵御,致使蜂群受冻,影响了育王各环节的正常进行。另外,养蜂者春季不能满足蜂群对水的需求,使采集蜂在恶劣环境下采水而大量损失;邮寄蜂王时,侍卫蜂不适龄,数…  相似文献   

18.
邹化效 《中国蜂业》2002,53(2):14-14
蜂群失王是每个养蜂者都不愿看到的情况,因为它会给养蜂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黑龙江椴树蜜源区,春繁期只有90天,如果春季失王,既没有备用王,又远离育王期,养蜂者只好将失王群合并,失去一只蜂王就等于丢掉一群蜂的产蜜量。如果……  相似文献   

19.
养蜂者谁都明白,一只好蜂王,不但决定了一群蜂的强盛,同时也关系到整个蜂场的兴衰。何为好?蜂群抗病力强、采集力强、繁殖快、抗巢虫能力强,还有性情温柔,不爱分蜂,不爱盗等等为好;然而在现实中很难发现这十全十美的蜂群,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蜂王产卵力强,蜂群繁殖快,当幼虫病大流行时,产卵越多的蜂群往往最易染病;蜂群越病,蜂王产子就越多;幼虫越多,工蜂的哺育质量越差,越差越病,如此恶性循环,直到“全军覆没”。那些产卵力低下的蜂群,反而不易染病;有些蜂群,虽然采集力强,但又特别爱螫人,等等。因此,我们在育王选种时就必须考虑到以什…  相似文献   

20.
徐继轨 《中国蜂业》2001,52(6):40-40
王台内王浆太多 ,育出的蜂王个体反而小 ,真有其事 ,原因是淌浆。 [首见有此说法———编者 ]我地一位蜂友养蜂管理水平是上乘的 ,一次对我说 :养了几十年蜂 ,养蜂养蜂 ,养到牛角尖里去了 ,培育出来的蜂王跟工蜂一样大 ,出房后一收身 ,有的比工蜂还小。问我有没有碰到这种情况。我当时还没有碰到这种情况 ,但我留心了这个问题。后来真碰上了 ,注意观察 ,进行思考。七八年前 ,我的那位蜂友 ,开始引进浆王 ,蜜浆兼用种蜂王 ,育王还是那么认真 ;强群、复式移虫 ,一次只育 1 3~ 1 5只王 ,有时只移八九条虫 ,问题就出在这里。浆王群、蜜浆兼用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