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我的家乡水田普遍栽种红花草,辽宁、江苏和浙江等省的很多蜂场每年都到我们这里来春繁。一般来说,在元旦前后开繁,每群有两框蜂,在红花草流蜜期都能上继箱,生产蜂王浆,摇一二次蜜。我县农科所在专家宁德敬的领导下,也创办了一个意蜂场,并号召乡镇生产队也办蜂场。我所在的生产队是有名的穷队,我不满足于现  相似文献   

2.
罗贵勇 《蜜蜂杂志》2014,34(10):42-42
<正>笔者是一位养蜂爱好者,从学生时代就迷上了蜜蜂。20世纪60年代,江浙一带的养蜂师傅常到我的家乡放蜂,由于跟他们的交往使我对蜜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革回乡,学业中断,苦闷之时,忽然想到养蜂,于是到野外收捕2群中华蜜蜂进行活框饲养。神秘的蜜蜂王国,一下就吸引了我。通过精心饲养,不到2年的时间蜂群增至十多群。后来割掉资本主义尾巴,不许私人养蜂(在那个年代养蜂也算搞资本主义),我也不敢养蜂了,只好无偿上交生产大队。生产大队组建蜂场,大队领导看我喜欢饲养蜜蜂又是回乡青年,便把我安排到蜂场养蜂,从此,我便真正走上了养蜂之路。跟全国各地的养蜂者一样,浪  相似文献   

3.
颜志立 《中国蜂业》2012,(7X):40-41
<正>在那十几年里,我深得《中国蜂业》杂志编辑部黄文诚、李继庸、陈谋、孔凡昌、王彦姿等各位老师的指导帮助,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过了最初的困难阶段,这是我终身铭记的。1978年3月,因工作需要,我从一所中学调入当时湖北最著名的国营农场养蜂场。在此之前我对蜜蜂十分陌生,连蜂蜜也很少吃,只是在初中上学时曾读过杨溯的散文《荔枝蜜》。到蜂场的第一件事就是急找养蜂书刊。十分遗憾,在那个知识匮乏年代,我只得到一本刚邮发不久的当年第一期《中国蜂业》,是双月刊。但无论怎样努力,都找不到前一年的期刊,因为蜂场仅为每个养蜂组各订一本,场部余数不多;每个组都舍不得将以前的《中国蜂业》"割爱"于我,连借阅都困难,我只能紧盯住以后新到的刊期。随后不久,蜂场领导又赠送了一本老版的《养蜂手  相似文献   

4.
2005年4月中旬的一天,一位消费者带着塑料壶到我蜂场购蜂蜜,我满足了他的要求,售给他约14kg现取的蜂蜜。不到一个月的一天,这位消费者带着当地工商部门的同志突然来到蜂场,要抽样检查蜂蜜,怀疑我蜂场蜂蜜有问题,理由是结晶慢,而且结晶颗粒粗。工商部门经过对现存蜂蜜的检测,认定蜂蜜纯正没有搀假。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此事却给我蜂场信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在此,我向蜂友们提个醒:今后有到蜂场购蜜的消费者,首先一定得保证自己产品的质量,同时一定要向消费者解释所购蜂蜜的特点、性状等,这是对消费者负责,同时还能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解。蜂…  相似文献   

5.
去年是百年未遇的水灾 ,有的蜂场被水冲走 ,有的歉收、绝收。今年春季寒潮 ,刺槐和油菜绝收。夏秋季又遇百年未见的大旱 ,有的蜂场所在地吃水都困难 ,再加上市场疲软 ,各项蜂产品价低且难卖出(多年来俏销的雄蜂蛹 ,现在也停收了)。养蜂业真是到了雪上加霜的地步。我的定地蜂场 ,也因春蜜绝收而支出饲料糖款7000多元。试想 ,外地转场的蜂友们是怎样渡过今年的难关的 !很多蜂友都想弃蜂改行了 ,我总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但又找不出适当的话来。思量再三 ,我还是想同蜂友们谈谈心。养蜂员都是有家有室有负担的人。要生活就要有经济效益 ,饿…  相似文献   

6.
<正>回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养蜂,追花夺蜜、长途大转地,养蜂业蓬勃发达、欣欣向荣。那时我地的蜂场都到南方春繁,时间:每逢11、12月,汽车站、火车站货场内蜂箱堆积如山,养蜂员们操着各种口音往来于蜂箱间。我在火车站清楚地看到用十六框箱养蜂的大都是北方的,如:甘肃、河南、陕西、河北等省。1有缘千里来相识20世纪70年代初,我刚养蜂。当时的社会形势迫使我不敢多养,只是偷偷养几箱,换点买盐买菜钱就心满意足了。虽说养蜂不多、时间不长,  相似文献   

7.
去年7月份,我们老夫妻俩的蜂场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深山沟里放荆条。正当高温酷暑时期,辽宁省电视台“黑土地”节目组的4位记者和摄像师们来到我们的蜂场为我们老夫妻养蜂拍电视,(题目是:《养蜂苦与甜》)当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同样是养蜂,在四人帮时期,批斗我们养蜂人是搞资本主义;而改革开放后的今天,电视台来为我们养蜂人拍电视!乐的我浑身是劲。一连3天,拍我们取蜜、取蜂王浆,拍我们到山沟里去担水等等。大热天山沟里像蒸笼似的,摄像师们扛着摄像机,又热又累汗如雨下。电视组的记者们为了给我们养蜂人拍电视,吃尽了苦头!养蜂人的…  相似文献   

8.
我带徒的体会黑龙江省虎林县新政乡新林村(158415)杨多福我迁居虎林县建起自营蜂场后,利用“数控养蜂法”连年丰收,用事实改变了亲友们“养蜂赔钱”的看法,他们陆续来我蜂场学习养蜂技术。1990年“数控养蜂法”在《蜜蜂杂志》上发表后,很多蜂友来信要求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我的家乡农田普遍种植红花草,很多意蜂场都到我的家乡春繁,那时我开始饲养意蜂.一般2月中旬,红花草开始流蜜,粉、蜜丰富,蜂场大都能取两次蜜和生产蜂王浆.到3月上旬,农田翻耕插秧,红花草蜜源结束,蜂群转移到其他省市去放养,春繁时再回.但到20世纪90年代,农田种植结构改变,红花草蜜源濒临绝迹,我就改为定地饲养中蜂.  相似文献   

10.
我的蜂场和李蜂友的蜂场同在北京西南郊房山区内,相距不足40里,他的蜂场在平原,我的蜂场地浅山区,我们都采用小转地饲养方式。采荆条花时,李蜂友的蜂群到山区来,5月份采剌槐花时。我的蜂群到平原去,秋后各自回家繁殖越冬蜂。有个问题困扰我多年,多数年景,我的越冬蜂蜂量不比李蜂友的少,春繁时群势也差不多,  相似文献   

11.
<正>我是湖北省汉川市万祥养蜂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今年3月11日,我社接收由云南退回到我地采油菜的五六家河南蜂场,蜂场被安排在汉川市分水镇的光二村的田边。蜂场落场的第二天,崔、李二位师傅打电话跟我说:"两户农民讲油菜被蜂采花以后会减产,要蜂场马上搬走,当场给农户解释,农户不听,并扬言你不走我就叫年轻人来掀你的箱子。"我第二天就到农户家去做  相似文献   

12.
我的小蜂场     
<正>绿都蜂业园区里有一个小蜂场,饲养着20多群蜜蜂,蜂群虽然不多,但历史很长。追溯起来,起码是20世纪90年代就有了。这个蜂场是我工作内容的一部分,也是和蜜蜂联系的最佳途径。蜂场的蜂群最初是从我家里拿到公司饲养的。目的是让员工熟悉蜜蜂,提高业务知识。同时,我也离不开蜜蜂,不能断了和蜜蜂的联系。放在公司养,管理可能更方便一些。这些蜜蜂在20多年的时间里,起起伏伏的生存着,没有大的发展,也没有断根。好的时候可以得  相似文献   

13.
正"大寒"刚过,从1月24日夜开始,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一直下到1月28日,一扫前不久这里小阳春的暖和,外界的温度一下子降低到-8℃。此时正值养蜂场的春繁时节,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哥哥的蜂场受到什么影响?春繁管理上相应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1月29日趁天气晴朗,我乘车赶往哥哥的蜂场……赶到了哥哥家,我向蜂场望去,只见哥哥手执大扫帚在清扫蜂箱上的积雪。蜂场是坐北朝南呈阶梯级  相似文献   

14.
正当年我们去蜂场工作的时候,大家的年龄都在18~20岁,正是风华正茂,正当青春年华。可在那个年代,笔者却过早地背负着与年龄不相符的责任,完全是在苦和乐的煎熬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到蜂场的头一年,我们住在一栋破房子里。当年建的新房子没有如期建好,冬天我们只好还住在这栋破房子里。这是一栋废弃多年的3间房,四面透风,东边这屋住人,中间的屋做饭,西边的屋冬天没人住,算是个储藏室。为了取暖,中间的屋子安了一个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空闲时经常到邻近蜂场走走,在和蜂友们一起交流养蜂经验时,发现不少蜂友在中蜂饲养管理中有很多误区,在这里来和蜂友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渊 《蜜蜂杂志》2006,26(12):31-32
1教训深刻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在我近半个世纪的养蜂生涯中曾遭遇过无数次苦难,但与这次义乌市江东街道办事处对我蜂场及人身侵犯的事件相比却小得多。这次事件的前期经过在《蜜蜂杂志》2006年第10期上已作过报道,它给我心灵上所造成的创伤是很难愈合的。目前蜂场的情况如何呢?8月1日义乌市气温39℃以上,蜂场临时工棚被推倒后蜜脾四散,盗蜂群起,再加上菜农的住棚被纵火燃烧后农药、化肥的毒气熏到蜂场,使蜜蜂严重中毒,子脾保不住,当场有5群蜂全群覆灭;蜂场形势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只好买进1500元的蜜蜂补充后才保住了蜂场。…  相似文献   

17.
蜂友们都知道,定地蜂场由于不进行蜂场的转场工作,因而在育王交尾时近亲雄蜂多,造成近亲交尾的机会也多.由于多年的近亲交配,蜂种退化严重,蜜蜂抗病力低,特别是容易发生"死蛹病"使幼蜂成活率低,因而造成蜂场效益低,甚至整个蜂场的垮场.因此,注重蜂场的杂交换种,利用杂交优势来摆脱蜂场困境是定地蜂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笔者说的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我国南部、中部很多省区农田普遍播种红花草、油菜、苕子等蜜源植物,这对养蜂的发展非常有利。笔者1972年开始饲养意蜂,全国各省市有很多蜂场到我桂南地区春繁,一般在元旦前开始春繁,2月中旬红花草大流蜜,蜂场能生产蜂王浆,摇2次蜜,3月上旬就转移场地北上(3月上旬农田要翻耕插秧)。  相似文献   

19.
<正>2007年芝麻花期,我在镇平县刘哇村放蜂,一天上午石佛寺放蜂的刘蜂友给我打电话,邀我到他处商讨怎样防治蜂群螨害问题。第二天上午我骑了一个多小时车才到达他的蜂场,没休息一会,刘蜂友说他的蜂场有很多缺胳膊少腿的蜂,在地上乱爬,用挂螨扑用药剂都不管用,眼看就要垮场。我到蜂场一看,200多箱蜂全放在一个大场地内没有一棵树,箱盖上只放了一层薄薄的草帘遮阴,一天到  相似文献   

20.
养蜂场是我的“广告中心”我经常邀请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到我养蜂场参观指导,接受他们的询问,帮他们解答问题,介绍蜜蜂行为、养蜂方法、蜂产品的来源、蜂产品开发利用等,引起了人们对养蜂的极大兴趣。有个国营糕点厂一个车间的几名职工到我场参观,热情交谈后,当即每人就买了5kg 蜂蜜。而且,这个车间以后还与我场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关系。原张家口地委老干部局召开老干部代表和工作座谈会,顺便到我蜂场参观指导,还进行了座谈,老干部们对养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春季前,老干部局就一次到我场买了好几百千克的蜂蜜来慰问老干部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