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些年,爸爸老了,越来越像个孩子。他对妈妈的依赖更多一些,出门总需要妈妈的陪伴,一刻没见到妈妈,便四处寻找,焦虑不安。仿佛,妈妈只有在他的视线范围内活动,他才心安。妈妈如同他的空气,没有这空气的存在,他便有了窒息的感觉。爸爸比妈妈大十岁。年轻的时候,十岁的差距没有现在这样明显。那时候,爸爸更独立一些,是  相似文献   

2.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民谣,我在孩提时代就已经烂熟于心,而对端午节的记忆,也是从粽子的香味开始的。小时候,奶奶是家里包粽子的好手。端午节的头一天,奶奶总会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荷叶。那深绿的荷叶,带着一丝清甜的香味,似乎也沾上了荷花的灵气。老人先把荷叶捋直,继而放入  相似文献   

3.
游八卦山     
唐玉姬 《中国林业》2013,(10):59-59
“五一”节日期间,应朋友之邀,到八卦山一游。怡人仙道八卦山。“八卦山”因其地形地貌形似“八卦图”而得其名。置身“八卦山”。一股浓烈的绿的芬芳扑面、迎怀。绿意葱茏。气息清新。给你强烈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绿。她绿得彻底,绿得妖娆,绿得芬芳,绿得灿然,绿得自在,绿得饱满。绿得甘冽。看。那绿色的树林,让人充满想像,那象征着生命的绿色。绝对是最舒服的颜色。那芙丽的树林不是用来漫步游荡的,而是用来让人抬头现望、欣赏的,欣赏树叶与阳光的完芙结合。阳光在叶的缝隙里轻轻地射进来,像一位绅士,永远都是那么礼貌和有风度。阳光照得叶子闪闪发光。就像没有瑕疵的玉石。晶莹、玲珑。它们拥有淡淡的百合花的味道,清新脱俗.用自己的肢体去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茶韵悠长     
茶,有着一种平心静气、清旷自若的淡泊,永远保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茶香袅袅,茶韵悠悠,闲暇之余,总喜欢独坐一隅,静静体味茶的韵味。一只玻璃杯,晶莹剔透;一撮茶叶,清香盈鼻。开水冲下,顿时上下翻腾,浮起的一片片沉下,沉下的又努力浮起;一片片的茶叶在开水的作用下,变成一簇簇嫩芽,齐刷刷地立在杯底,甚是好看。清澈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品茶之味,悟茶之道,茶不同,茶韵与茶味亦不同。碧螺春淡雅。听名字就不禁让人想起眉清目秀、风姿绰约行走在阡陌的秀丽村姑。淡淡的一口,眼前幻化出古典的旧式女人。深  相似文献   

5.
小草     
我是一棵小草,我有我的信念。我来源于大地,我扎根于泥土,大地是我的乳娘。涓涓细流给她以滋养,涛涛洪水也会使她满目沧桑。我要努力生长,用我所有枝叶和根须的力量,守护着属于我的这一方土地。因为这是我的家园,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是一棵小草,我有我的坚强。寂静的公园,本是我和伙伴们的游乐场,一只硕大的靴底,踩到了我的肩膀,压断了我的脊梁。我痛彻心扉,却选择了坚强,没有喊叫,甚至没有悲伤。听到同伴的呻吟声传向远方,我  相似文献   

6.
田埂上的歌     
一道田埂,就是一道风景。夏秋时节,田埂最美。草木,茂盛的不得了。庄稼人锄地,却不锄田埂,他们留着田埂上的草,看风景。草木繁盛,深可没膝,各种各样的花,次第地开着。摇摇曳曳的,是草;灿灿烂烂  相似文献   

7.
它的命运是清苦的,没有高贵的花盆,缺少滋养生命的水分和养料。不曾有人欣赏,然而,又默默的绽放,给人以芳香。所以,在花的世界里,它是最美的那一株。前年的冬天,伴随着飘零的雪花,妻子破门而入,怀揣一株枯萎的花。这株花,也许它饥渴无比,也许它寒冷  相似文献   

8.
正进入意大利境内以后,旅行开始变得各种狗血。从疯狂的驾驶员,到海鲜餐馆断电。而在我的印象中,意大利就是一个有时候让人哭笑不得的国家。但说实在的,我却深深地爱着这个国家。艺术,建筑,文化,音乐以及我挚爱的托斯卡纳,罗马人对欧洲发展的影响,早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先进欧洲的版图之上,还有民族的血液里。本来打算沿着北部海岸线一路南下,穿越五渔村。但朋友建议,最近天气不好,去五渔村不是最好的季节。因此我们出了热那亚以后便直接上了高速,直奔比萨。  相似文献   

9.
纳凉小记     
儿时纳凉,很简单,却有趣。回想中,洋溢出一份甜蜜的温馨。那个时侯,农村穷,人淳朴。房屋大多是草坯房,旧房居多,给人一种遥远的古朴情味。夏日里,天气闷热,厚墙的老房子里,通风不好,就变得格外热。家里又没有电  相似文献   

10.
豆豉     
正清明前后,栽瓜种豆。这里的豆,主要还是指大豆。黑色的叫黑豆,黄色的叫黄豆,绿色的叫绿豆,诸如此类。要说营养成分、保健价值,按照颜色越深越有营养的说法,黑豆最好,与此类似的还有黑芝麻、黑米、黑木耳等。不过要说种植面积,还是以黄豆为最。黄豆清明下种,播种后就不用管了,植株根部自带根瘤菌,可以制造氮肥输送给茎秆,因此种黄豆特别省心。中秋前后即可收获黄豆,它跟水稻的生长周期差不多。这时的黄豆植株,长满了黄豆荚,豆荚  相似文献   

11.
乡村七月     
一蝉一遍一遍的背诵远去季节的嘱托。七月,用汗流浃背证明着自己。成熟从这里起步。蝉鸣的远端,想象着的秋天,正向我们一步步靠近。七月的风,在乡村上空盘旋,火热被风感染。金色的液汁从风的唇边滑落,滴在老农的脸上,禾苗在老农的笑声中飞快的成长。二七月的黄昏,被一群一群的蜻蜓无休止的纠缠着,显得很疲惫,很无柰。但心满意足的感觉,让七月的黄昏淡定了许多。  相似文献   

12.
功夫茶艺     
"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茶"是我平素的习惯,可来到云南,当地的朋友却对我的习惯提出"质疑"。戒烟少酒,对身体有益,这是人人都清楚的道理。可不喝茶,在茶文化盛行的今天,断然说不过去。最终,随着时日渐长,在朋友和家人的规劝下,我还是慢慢地学会了品茗,悟出了所谓的"茶道"。原来,茶道是中国民俗的精英,更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的根。几日前,到战友育水开的茶室里小聚,在聆听了这位从部队退伍到地方创业的商界精英对茶的一番"高论"后,我更对茶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他的谈话中,我知道了今天的茶艺,已从怡情养性的雏形,逐渐推广为大众化的品饮习俗。育水来自于铁观音茶产地福建安溪。在他的茶室里,一边品着香醇的茶,一边听他说起了有关茶的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13.
春天,是一个适合咀嚼的季节。每到春天,大地万物复苏,埋在地下度过漫长寒冬的许多野菜也开始发芽生长。此时的野菜,刚刚萌发出新芽,鲜嫩而美味,极富营养价值。香椿,是春天的使者,刚刚过完年不久,一阵春风就把熟睡了一个冬季的香椿芽给吹醒了。香椿芽于我而言是一道家常菜。在老家,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门后都种有几棵野香椿树。一到春天,人们便爬上树,摘满满一大篮子的香椿芽下来。此时的香椿芽非常鲜嫩,烹制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人们把采摘下来的香椿芽带回家,或炒,或蒸,或煎,或凉拌,无不香嫩可口,美味十足。  相似文献   

14.
朱色岭拾秋     
昨夜,风响树动,一夜簌簌。我知道,秋天来了。早晨,推开窗户,确有丝丝凉意了。抬头望去,成熟的秋已轻盈地爬上了山坡,跃上了树梢。今天是周末,我禁不住深秋的诱惑,独自一人来到朱色岭。  相似文献   

15.
记忆里,我印象最深刻的"红色美食"当属贵州菜。贵州菜以辣为主,辣得多姿多彩,酸中带辣,辣中有香,风味各异。其中,贵州名菜"酸汤鱼",更是闻名全国的美食。酸汤鱼美味可口,汤汁酸酸的,让人胃口大开。到贵州,不可不吃酸汤鱼,因为这是当地的招牌"红色菜"。酸汤鱼的亮点,在于酸汤。相传在远古的时候,苗岭山上居住着一位叫阿娜  相似文献   

16.
旭初之鸟     
水鸟。那是幸福的旭初之鸟。一群卓立净水绿岸或飞翔蓝空中的白色之鸟,一群出没晨光中的灵秀之鸟。白鹭,在古典诗歌中闪现身姿,在水墨风景里亭亭玉立。少女一样清秀,音乐一般清雅。它低头看自己的倒影,进入冥想境界,宛如入定的禅者。其实,尽情地欣赏自己,或欣赏别人,或被别人欣赏,是一种美丽。  相似文献   

17.
我站在山坡上,送你一片绿荫。这是一则短信,是在去年夏天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在绿荫间劳作着的时候,给一位用短信向我诉说城市炎热的友人的回复。之后,我灵机一动,将这两句话印在名片上,作为赠言。是的,我实实在在地想把我的绿荫,分赠给许许多多在夏天难捱炎热的我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们。眼前,春至二月,满坡的梨花竞相绽放。在离此遥远的中国北方,二月的地面还积着冰雪,可我的果园却已春深似海。有风吹来,开满梨花的树枝摇动成波浪的样子,我总能听到那漫山遍野的欢呼,春风总是多情的。云南多山,因此,一片绿荫是不足为奇的。  相似文献   

18.
在松林里漫步,行走到大山深处的时候,身前身后都是翠绿的树木,把我围得严严实实,进退都显得有些困难。不过,它们绝对没有任何恶意,只是单纯的想呈现它们存在的姿态而已。它们就好似城市里的高楼,又似散步于天空的密集鸟群。在松林里漫步,心情是舒畅的。树叶会随风摇曳,激起阵阵松涛,如同波光闪动的湖面,如此柔软、翠绿,而且阴凉。我想,进入这样  相似文献   

19.
孔雀之舞     
真正的美鸟,就是孔雀。美丽是幸福的,美丽本无罪,可是孔雀们却因为美丽而身陷囹圄,因为美丽而屡遭厄运。说到底,孔雀是属于广阔天地的,属于原始森林的,它们不应该戴着镣铐舞蹈。如果鸟儿们选美,我以为当首推孔雀。海里没有龙王,林中没有凤凰,它们都是杜撰出来的;而真正的美鸟,就是孔雀。  相似文献   

20.
山泉声     
杨敏 《国土绿化》2020,(5):59-59
走过苍茫的大山,迎面有一堵石壁。石壁边,清风阵阵,凉爽怡人。席地而坐,闭目养神,耳边奔逐而来的是悠悠的蝉鸣、婉转的鸟语,还有其他的各种声音。那声音是极宏大的,又是极细小的。忽然,耳边出现淙淙水声,似呢喃细语、低低诉说。睁眼静听,声音仍然盈耳。寻声而去,原来是一汪山泉。在大山里聆听泉声,真让人心醉。那山泉声,不急不慢,不卑不亢,涌得自在,鸣得自如。不因游人聆听而高响,也不因游人聆听而掩语。山泉声,向着青天,向着高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