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油松是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南部的黄土高原和沟壑区营造用材林、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的良好树种。当前,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探求人工油松幼林间伐抚育的适宜密度,我们对桥山林区不同密度的人工油松幼林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简述如下。一、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1.造林密度与幼林郁闭期的关系:幼林郁闭的迟早,与初植密度有关。一般是密者早,疏者迟。据调查,不同密度的人工幼林,达到郁闭状态所需要的年限不同(表1),  相似文献   

2.
油松,是华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建国以来,我县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人工林。截止目前,全县已有十万余亩油松人工林郁闭成林,尤其是一九六四年以前营造的三万二千亩油松人工林,造林密度为每亩666穴,而且一穴多株,成丛生长,有的每亩竟达千株之上。但由于未进行抚育间伐,致使人工林的密度过大,拥挤不堪,营养面积不足,竞争剧烈,分化严重,出现了大量的被压木、枯死木,严重地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为了研究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的起始年限、间伐强度及方法等技术措施。从一九七五年起,省林科所与我所协作,铺设了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标地十块,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2个试验因素:3种造林密度和2种修枝措施,研究其对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auriculiformis)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对修枝措施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修枝对高密度(1 667株/hm~2)杂交相思幼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中密度(1 600株/hm~2)的无显著影响;而对低密度(1 111株/hm~2)的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造林密度和修枝措施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2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高密度+修枝为最佳处理组合,即为杂交相思人工幼林最佳的初期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油松是我们这里造林的主要树种,生长快,材质好,是优良的建筑用材之一。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近年来,随着油松栽植面积的扩大,山鼠为害日趋严重。日前,我场鼠害面积已发展到近万亩,约占油松幼林面积的1/4。幼树干皮被山鼠啃食后,轻者影响生长,重者(啃成环状剥皮)全株干枯,成片死亡。有些造林地,刚栽植的幼苗就被咬断,因而给造林事业带来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飞机播种造林工作的开展,我省目前 已有油松飞播幼林几十万公顷,其中80年以前 播种的几万公顷都已郁闭成林。但这些林分至 今未进行合理的抚育管理,有的仍保留原密 度,每公顷15000株以上,有的不分林龄、立 地条件,一律每公顷保留9990株。这种不合理 的林分密度致使林木开始分化,林分生长不 良,抑制了油松早、中期速生的特性。 油松飞播林,尤其是幼龄林的生长发育规 律不同于天然林和人工林。天然林世代重迭多 为异龄林。人工林从初植密度,种植方式起就 受人为因素的控制。飞播造林是模拟天然落种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方针指引下,我场自1953年以来营造油松幼林2万亩。为促使幼林快速生长,尽快给国家建设提供更多的木材,20年来,我们在幼林管理方面摸索到一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我们对幼林的管理,主要是适时修枝和间伐。从造林后第二年起,我们对油松幼林连续进行2—3年松土除草工作,到幼林接近郁闭时,进行第一次修枝。双株栽植的在修枝前或修枝时进行一次定株。在第二次修枝后,幼林开始郁闭,林木开始分化,高生长加快,粗生  相似文献   

7.
枫香树生长快,适应性强,其生态、经济价值高,近年来发展迅速,仅六安市金安区就有2.1万亩枫香幼林。为促进枫香林木快速发挥效益,金安区在张店镇开展了枫香幼林抚育效果对比试验,以指导生产。一、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位于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境内,2003年造林,栽植密度为110株/亩  相似文献   

8.
刘运伟  李阳  张聪 《林业科技》2020,45(2):14-16
对塔河地区不同造林密度的钻天柳幼林进行生长差异试验的结果表明:2500株/hm2和4400株/hm2密度林分的成活率及当年保存率无显著差异,低密度林分的各项生长性状均好于高密度林分,高密度林分的根长、根直径和侧根数等性状表现更好,多数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造林密度对钻天柳幼林生长状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不同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燕山山地干旱阳坡人工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差异,对人工栽植的油松、樟子松及蒙古栎的生长状况及其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植5a后,油松、樟子松和蒙古栎的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3.79%、87.98%和66.69%,其地径分别为4.68cm、5.34cm、1.52cm,树高分别为1.58m、1.75m、0.80m,油松、樟子松、蒙古栎的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 857.36g、2 018.30g、234.35g,形成的人工幼林的密度在867.00~2 183.00株/hm~2之间;立地条件较好的样地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型,立地条件较差的样地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油松、樟子松、蒙古栎均为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的适宜造林树种,栽植5a后已基本形成稳定的乔木层,人工造林加速了干旱阳坡由绣线菊灌丛向乔木林的更新与恢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泰顺县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幼林不同抚育方法的效果调查表明,1983年造林密度为13500株/hm^2的马尾松幼林,1988,1993年进行抚育间伐,保留密度为1395株/hm^2,树高生长比不抚育间伐林分增长65.27%。胸径增长94.23%。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促进油松人工林生长的最佳保留密度,以3年生油松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密度处理,测定不同密度设计下油松人工幼龄林的生长情况和土壤性状。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设计下,油松人工幼龄林的生长情况有显著差异,在密度为1 200株·hm-2时,油松人工幼龄林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指标最佳,其次分别是1 000和1 400株·hm-2。(2)不同密度设计下,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和含水量等土壤养分指标中,1 200和1 400株·hm-2比较差异不明显,而1 000株·hm-2各项指标较低;速效钾、有效磷在1 200株·hm-2密度设计下更高,1 400株·hm-2次之,1 000株·hm-2最低,差异显著。因此,油松人工幼龄林密度设计在1 200株·hm-2时,其生长情况最为理想,土壤性状也比较好,适宜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幼龄林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2.
我场自1954年开始造林,现保存中幼林10万亩,蓄积量274000立方米。造林时株行距为1×1.2米,每亩保存株数为400——600株,有的多达千株以上。幼林郁闭以后,没有及时进行扶育间伐,林分过密,生长受到抑制,林木细弱,出材  相似文献   

13.
一、概况樟子松原分布在大兴安岭(北纬72°)南坡,海拨800—1000米的地方,多为纯林。常绿乔木,性极喜光耐寒,也耐干旱瘠薄,可以生长在分化的岩石碎片或沙坡上。我场的梨树沟营林区位于1300—1700米的坝根,年平均温度负0.9℃,无霜期只有两个月,每年冬春大风次数达76天,降雨量450毫米。阴坡土壤一般为山地棕壤,阳坡为中生草灰沙土,土层较薄(10—20厘米)。由此可见,这里的立地条件不好,阳坡更差,油松不能生长,只有低矮的蒙古栎分布。为了丰富造林树种,尽速绿化荒山,我们从1963年开始引进樟子松,1965年开始造林,十年来已造樟子松人工林约一万亩。目前幼林长势良好,有的已经开始结实。1973年9月调查表明,十年生(包括苗龄)幼林平均高1.65米,平均胸径1.8厘米(表1)。  相似文献   

14.
穴播的油松幼龄林,要不要间伐定株?什么时候进行间伐定株?间伐后每穴留下几株才合适?这些是我区当前油松人工幼林经营管理工作中急待回答的一些问题。“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为了探求油松幼林的生长规律,于一九七四年六月十五日至二十九日,在晋城县伊候山林场的配合下,对该场一九六四年、一九六五年穴播的油松幼林林木的高、径生长与每穴保留株数的关系,及这一关系受立地条件和幼林密度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1.穴播的油松幼林的高生长速度,1—5年比较缓慢,5年以后,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利用土地生产力,通过园林景观式栽培南方红豆杉,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160 000株/hm2、80 000株/hm2、40 000株/hm2、26 667株/hm2、1 7778株/hm2、20 000株/hm2、13 333株/hm2、10 000株/hm2)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的株高、地径与侧枝数量进行调查,分析了8种造林密度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间南方红豆杉的株高、地径和侧枝数量的生长差异显著,其中20 000株/hm2(0.5 m×1.0 m)、17 778株/hm2(0.75 m×0.75 m)、13 333株/hm2(0.75 m×1.00 m)和10 000株/hm2(1.0 m×1.0 m)等4种造林密度的南方红豆杉株高与地径均显著高于其他造林密度,地径和侧枝数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变小而呈增加的趋势;造林密度为20 000株/hm2(0.5 m×1.0m)的南方红豆杉生长性状的综合评价值为0.592 7,是所有造林密度中最大的,以该密度营造南方红豆杉园林景观式栽培可以得到最大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6.
油松由于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良好,成为北方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仅我华池林业总场目前油松造林保存面积28.2万亩,占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90%以上。但中华鼢鼠在该区分布数量较广,对油松幼林危害极其严重,甚至形成毁灭性的灾害。因此,掌握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开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造林良种化,良种生产基地化,落实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1972年全国林木良种协作会议以来,我省开始了油松母树林营建工作。几年来,我省采用改建人工幼林和天然林的办法,共建成油松母树林8766亩。目前,这些母树林生长健壮,有的已开始大量挂果  相似文献   

18.
临汾地区从1953年以来,在东、西山广泛地开展了大面积的油松荒山造林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安泽、古县、乡宁、吉县、大宁、蒲县、汾西等县早期营造的人工林、有的已郁闭成林或能生产小径材。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搞好油松人工幼林的抚育管理工作,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加速幼林生长,促进林分速生丰产的重要环节。在林分的生长过程中,通过抚育间伐,代替自然稀疏,不断地调整单位面积内活立木的数量,保持适宜的密度结构,是成林集约经营的主要内容。我们对油松人工林郁闭前、后的抚育及间伐技术摸索到一些办法,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L9(34)正交设计,探讨了不同营林措施对云南石梓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整地方式对4年生云南石梓幼林生长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锄草松土次数和造林初植密度。云南石梓幼林胸径、树高生长的最优组合为造林初植密度1111株/hm2、水平阶整地,带宽1 m,再挖定植穴40 cm ×40 cm ×40 cm、每年锄草松土4次;冠幅生长以造林初植密度816株/hm2、定植穴50 cm ×50 cm ×50 cm、每年锄草松土3次组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我场自1954年开始造林,现保存中幼林10万亩,蓄积量274000立方米.造林时株行距为1×1.2米,每亩保存株数为400——600株,有的多达千株以上.幼林郁闭以后,没有及时进行扶育间伐,林分过密,生长受到抑制,林木细弱,出材率低,有的成林不成材.为了促进林木速生丰产,尽快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我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