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为了解黄秋葵田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及种群动态变化情况,分析主要害虫和天敌间的生态调控机制,为黄秋葵田害虫的生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目测法和5点取样法调查记录黄秋葵田害虫、天敌种类和数量,并对害虫和天敌间的生态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秋葵田内共发现6目13科21种昆虫,害虫优势种分别为棉蚜和棉大卷叶螟,两者在田间均呈聚集分布。天敌优势种分别为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三突花蛛、草间小黑蛛、卷叶螟绒茧蜂、卷叶螟姬小蜂。其中蚜虫生态位宽度值最小,田间发生时间比较集中,主要在6月。棉大卷叶螟生态位宽度值最大,田间发生时间比较长,主要在7—9月。蚜虫与瓢虫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为0.8593,瓢虫对蚜虫有明显的跟随效应,是蚜虫的优势性天敌。棉大卷叶螟与蜘蛛、卷叶螟绒茧蜂、卷叶螟姬小蜂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分别为0.7220、0.7175、0.6797,这三类天敌对棉大卷叶螟有明显的跟随效应,对其种群具有协同控制效果,是控制棉大卷叶螟的三种优势天敌。以上结果表明,天敌对害虫在时间生态位上有一定的同步性,在田间管理时应加强对这些天敌的保护和利用,以增强天敌的自然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由李加明执笔。浦城县地处福建北部,是福建省粮食主产县。常年防治水稻害虫中过多地依赖广谱性化学杀虫剂,致使农田生态系统中天敌极度贫瘠,害虫产生抗药性,并猖极发生。尤其稻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在防治时,使用化学杀虫剂,既增加成本,又破坏田间害、益虫平衡,污染环境。为了探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天敌控害作用,有效地开展害虫的综合治理,我们对稻飞虱天敌种类及发生动态做了系统调查。现报道如下。1调查方法1997年~1998年选择当地双季稻田(本施用化学杀虫剂),设置系统调查田(1997年仅调查《、7、9月份),共3个重复,…  相似文献   

3.
海南茄子田昆虫群落结构与时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目测法和黄板诱集法,对海口茄子田整个生育期内昆虫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利用优势度指数、相对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分析了其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共发现昆虫9目24科66种。种类数以鞘翅目最多,个体数以同翅目最多。在捕食性天敌中,瓢虫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害虫以烟粉虱、棕榈蓟马和萝卜蚜为优势种。相对于害虫,天敌昆虫表现出明显的跟随现象,但自然状态下不能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与为害。依据昆虫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结合茄子生育期,采用有序样本最优分割法将茄子田昆虫群落动态划分为5个阶段,不同阶段昆虫群落特点及相应的害虫防治策略也不相同,为茄子田害虫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1988年对棉田害虫捕食性天敌的田间分布进行了调查,本文就蜘蛛类天敌混合种群及优势种的空间分布型报道如下。 一、调查研究方法 于6月12日—7月18日棉花苗期至开花期在东至县大渡口棉区,调查11块棉田,其中1块为系统调查田,除1块(8号)全查法外,其它田块两行查1行,行中每两株查1株,分别调查360—1050株,记载每株棉花上的蜘蛛种类、虫态及数量。用检验分布型的7种方法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5.
宁夏麦蚜天敌多样性及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麦蚜是宁夏小麦的主要害虫,为了实现自然天敌对麦蚜的有效控制,采用网捕法和陷阱法等采集手段,通过3年田间调查,共鉴定麦蚜天敌97种,包括寄生性天敌16种和捕食性天敌81种。将麦蚜天敌划分为单食性天敌、寡食性天敌、多食性天敌及杂食性天敌共4类功能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敌功能团对麦蚜种群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寄生性天敌中蚜茧蜂属的燕麦蚜茧蜂与烟蚜茧蜂是优势种;捕食性天敌种类较为复杂,不同地区麦蚜天敌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复杂的农业景观能够维持更高的天敌多样性。表明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建立和恢复非作物生境能够明显提高天敌种群数量,进而提高其生物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秦椒田天敌有70佘种,主要14种。以蜘蛛、瓢虫、寄生性天敌、食虫蝽为天敌优势类群。各类群天敌在椒田的发生季节和数量不同,主要受地区差异、栽培方式、椒田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影响。秦椒田天敌种群数量与害虫发生密度成正相关(γ=0.43~0.79),对秦椒田害虫有很强的控制作用。采用麦椒间套、挖窝诱蛛、插种玉米、花生以及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对保护椒田天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生态工程控制害虫技术已取得较大进展。本研究对实施生态工程控害技术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及时空动态进行了连续5年的跟踪调查,分别于2009、2011和2013年用扫网法进行系统采样调查分析,以探明生态工程技术对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年份之间以及不同水稻生育期的天敌功能团数量有差异,但实施生态工程防控技术稻田中的蜻蜓目天敌功能团、肖蛸科天敌功能团和幼虫寄生蜂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均显著高于农民自防田,分别提高了1.63~8.94、0~3.69和1.20~2.47倍,且数量逐年递增或维持较高水平。本研究结果说明通过实施水稻生态工程控害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稻田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这对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和提高水稻生长中后期的天敌控害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种植百合历史较久,经验丰富,种植方式多样。为使百合丰产丰收,保质保量,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减轻为害,为开展百合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995~1996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进行百合不同种植方式害虫、天敌种类及数量组成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处理试验设百合间大豆、百台间花生与清种三个处理,三次重复,小区面积为35m2。1.2供试品种龙牙百合,从万载白水乡购买的湖南浏阳百合种茎。早大豆9021。花生从农大农贸市场购买。1.3田间管理1995年11月9田栽种,畦上复盖稻草。11月25田浇水一次,以…  相似文献   

9.
沙芥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沙芥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于2013年5月至2013年8月采用目测法和网捕法对沙芥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系统研究。记录了该田节肢动物共10目44科74种,共计4 080号。其中半翅目和鳞翅目个体数量较多,占个体总数的70%以上,膜翅目和双翅目的丰富度较高。沙芥田节肢动物季节动态变化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说明,6月节肢动物个体数量和物种数最多,8月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最大。将沙芥田节肢动物划分为不同的功能集团,并对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天敌集团在时间上的多样性指数较高,而害虫集团的个体数量在沙芥生长期各阶段均比其他集团高。其中,小菜蛾、黄曲条跳甲、桃蚜、萝卜蚜和甘蓝蚜为沙芥田的主要害虫,并在不同时期分别成为该田的优势种。本研究对了解沙芥田生态系统以及沙芥田害虫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87年,蒋佩兰等曾研究不同种植方式玉米田玉米害虫及其天敌与产量关系。1998年又在江西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红壤旱地上进行了不同种植方式早玉米田害虫及天敌的种类和数量组成研究,现报告如下:1研究方法1.1材料供试品种:玉米为登海一号,大豆为余江农家品种,绿豆为南昌农家品种。1.2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①玉米间大豆,②玉米间大豆同穴,③玉米间绿豆,④玉米清种。重复2次,随机排列。4月11日播种,7月4日成熟收获。吐丝期开始调查五米害虫及其天敌种类和数量,每小区按5点取样,每点调查5株,进行累计。2结果与分析从表1可知,玉米…  相似文献   

11.
九江直纹稻苞虫寄生性天敌昆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苞虫是我区重要水稻害虫,田间以直纹稻苞虫Parnara guttata Bremer et Grey为主,约占总产生量的95.1%(1981年)。自1973年起,作者对其天敌进行了调查,发现以寄生性天敌昆虫的作用明显。为了加以保护利用,1980年以来对直纹稻苞虫(以下简称稻苞虫)寄生性天敌昆虫作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种类、优势种及保护利  相似文献   

12.
抗虫棉田主要生物种群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利用3a时间,对抗虫棉(33B、SGK321、DP99B)田生物种群的发生消长规律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3个抗虫棉品种主要生物种群的变化是一致的,突出表现为棉铃虫(幼虫)数量明显下降,田间天敌数量显著增加,次要害虫棉尖象甲、红蜘蛛等为害加重。  相似文献   

13.
耕作措施对江苏棉麦二熟田天敌种群数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88年在江苏省盐城棉、麦二熟田研究的结果表明,大麦和棉花的收割及收割前后的耕作措施是影响害虫天敌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夏季大麦收割后大量天敌随麦株运走,如将收割下来的麦株在田间放置一定时间,天敌就可逐渐转移到棉株上而保留下来,棉花收获后,原有捕食性天敌即大量转移或死亡。棉茬地种植越冬作物,增加地面覆盖是保护天敌越冬,大量增加来年天敌数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经过害虫天敌资源的调查,人们对害虫天敌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此,在一些调查研究的报告中,常用益害比来说明田间天敌和害虫种群数量上的构成和变化,进而阐述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抑制作用,再而引入到害虫的防治指标中去,这是值得商讨的。下面发表个人关于这个问题的浅见,以期抛砖引玉。一、天敌只是害虫自然控制因素之一自然控制是一种或多种有关的自然因素,在某一时期内或多或少地把害虫种群调节在较低水平的作用(DeBach,1974)。这些自然因素可分为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这两类自然因素包括:(1)天敌(寄生物、捕食者和病原物);(2)气候和其它物理因素;(3)食物(数量和质量);(4)种间竞争(天敌除外);(5)种内竞争;(6)空间或栖境的需求。虽然上述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在某一时期内引起局部的害虫种群密度的剧烈变动,成为害虫种群调节的关键因素。然而,事实上这些因素都不会真正地单独起调节作用的,害虫种群密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京白梨害虫与天敌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北京地区京白梨害虫18种,天敌17种.对不同时期、不同生长期梨园害虫、天敌的发生量及数量消长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京白梨园害虫及天敌的发生情况,为京白梨害虫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稻飞虱是水稻重要的常发性害虫,每年都给水稻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目前用于防治此虫的杀虫剂品种较单一,为寻找既对稻飞虱防治效果好,又对稻田天敌杀伤影响小的新药源,供生产上推广使用,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农药: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南京红太阳集团生产;20%扑虱灵前湿性粉剂,江阴农药厂生产。1.2方法试验设于板面乡级面村的洋面田,供试水稻品种为广桂号,按常规田管。设5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小区间做小田埂隔开,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于稻飞虱田间低龄若虫盛发期的6月…  相似文献   

17.
稻田中性昆虫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广东省四会市大沙镇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稻作区为试验基地 ,用吸虫器法采样 ,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中的中性昆虫、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与害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在整个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中 ,稻田中性昆虫物种丰富度的比例 ,在早稻和晚稻分别为 1 6 .98%和 6 .82 % ;而其数量比例为 :早稻 73.6 1 %、晚稻 37.94 %。稻田中捕食性天敌亚群落的发生与重建比水稻害虫亚群落发展快 ,前者在水稻生长发育前期主要依赖于稻田中的中性昆虫重建其亚群落  相似文献   

18.
《植物保护》1979,5(4):26-29
祁阳县从1975年开展水稻病虫综合防治试验示范以来,1978年推广面积已达50多万亩。实践证明有一定成效。为了弄清稻田害虫天敌的作用和合理有效地保护利用天敌寻找科学依据,为了害虫综合防治确定天敌指标,我们于1978年进行了天敌与寄主间的消长关系和综合防治措施对天敌影响等调查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 一、天敌与寄主间的消长关系 我们在祁阳县大村甸公社农科站对早稻、晚稻田按生防、综防、化防三种类型田,系统调查了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ol、白背飞虱So-  相似文献   

19.
在我县,蜘蛛是水稻害虫最为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体型小、爬行快,盆拍调查不仅计数困难、进度慢,而且不易准确。笔者试尝以指数法进行盆拍调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盆拍调查在每块田取25点,每点1穴,按单盆蜘蛛数量分为4级:0级为无蜘蛛,Ⅰ级为单盆1—10头;Ⅱ级为  相似文献   

20.
要保护天敌,对害虫各代的天敌都要加以注意,害虫越冬代的天敌更不能忽视。调查害虫越冬代的天敌寄生率对预测当年害虫发生程度和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害虫越冬代天敌是有意义的。虽然某些害虫越冬代天敌寄生率的调查较困难,但为探明害虫越冬代寄生率状况,我们对水稻主要害虫越冬代天敌寄生率进行了调查。现将1976年以来调查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