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改变杏园传统的土壤管理模式,探明行间生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自然生草、种植紫花苜蓿和种植黑麦草为处理,以清耕为对照,5年后调查杏树行间土壤肥力的变化以及仁用杏的果实品质。结果表明:行间生草对0~20cm土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全效和速效养分影响较大,其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少;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效和速效养分,但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影响差异很大,其中,种植黑麦草的土壤中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幅较大,种植紫花苜蓿的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增幅最大,自然生草居于二者之间;相比对照,行间生草显著增加了仁用杏单核重和单仁重,但对出仁率影响不显著。由此可见,杏园长期行间生草能够有效地增加土壤肥力,增强土壤养分供给能力,提高仁用杏的果实品质,但不同草种对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差异很大,应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保证养分均衡供应。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2018年开始行间自然生草的基础上,对10年生烟富3/M26/八棱海棠苹果园,于2021—2022年连续2年开展了行间草被不同还田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土壤氮含量、土壤酶活性和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以行间土壤清耕制为对照,设置草被刈割还田和草被刈割+耕翻还田2个处理。于2022年10月15日采集0~20 cm土层样品与果实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个处理较对照均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的硝态氮、铵态氮、微生物量氮、有机氮组分中的酸解氨态氮、酸解未知态氮、非酸解性氮含量,且提高了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显著提高了果实品质。这些作用效果均以草被刈割+耕翻还田处理较好,是一种有效的行间生草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生草对果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树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探究了苹果园生草后土壤速效养分变化规律及对树体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以7年生‘寒富’/GM256/山定子为试材,设置红三叶、黑麦草2个行间生草处理,以清耕为对照(CK),测定果园行间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呼吸速率及树体生长发育等指标。结果表明,生草使果园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变化波动减小,种植黑麦草使果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82.1%和20.4%,生草果园的土壤微生物碳、微生物氮几乎都高于对照,果园土壤呼吸水平从高到低为红三叶、黑麦草、对照;红三叶与黑麦草处理的树体主枝数量较对照提高22.1%和23.2%,产量分别提高8.5%和12.5%。总之,果园生草能改善土壤环境条件,不同程度地提升果园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加大土壤速效养分的周转速率,为树体发育提供所需养分,有效促进苹果树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河北省苹果园行间生草现状,探究草种适应性,为河北省果园生草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采用调研的方法探究河北省果园行间生草的现状;在邢台市浆水镇富士苹果园,设置清耕、苜蓿、白三叶和自然生草4个处理,测定土壤有机质、无机氮、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储水量和土壤酶活性等土壤性状,分析叶绿素、叶面积和新梢长等树体生长指标以及产量、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河北省果园以清耕管理为主,生草园占31.96%,其中自然生草园占25.77%,人工生草园占6.19%;自然生草园草种选择更多样化;果农对生草认知缺乏且获知途径单一。自然生草显著提高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分别为15.46 g/kg和8.85 g/kg;苜蓿与白三叶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且对0~40 cm土层储水量有显著影响。白三叶与自然生草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SPAD值,苜蓿与自然生草则显著增加了叶面积,苜蓿与白三叶显著增加了新梢长,连续6年生草老园叶绿素SPAD值(58.96)、叶面积(18.57cm2)以及新梢长(28.00 cm)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苜蓿、白三叶与自然生草显著增产7.21%~13.40%。连续6年生草老园果实Vc(182.20 mg/kg)和可溶性糖(16.93%)显著高于各处理,可滴定酸(0.309%)显著低于清耕。河北省生草技术普及度低,行间种植苜蓿与白三叶能改善土壤性状、促进树体生长,改善果品品质、增加果品产出,因此推荐河北省苹果园种植豆科植物苜蓿和白三叶。  相似文献   

5.
生草栽培对龙眼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优选出南方龙眼果园适宜的生草品种,在‘四季蜜’龙眼果园分别在行间套种假地豆、白花三叶草、鼠茅草、阔叶丰花草和自然生草,幵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套种不同草种对龙眼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行间生草能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pH值;生草刜期,各生草处理0~15 cm土层土壤中全氮、全磷含量下降,钙、镁含量上升,15~30cm土层中的全氮含量上升,生草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下降;生草栽培总体来看能够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各生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高于清耕;各生草处理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氨肽酶和磷酸二脂酶活性高于清耕,阔叶丰花草处理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磷酸二脂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草种,鼠茅草处理土壤中氨肽酶含量最高。龙眼果园生草能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提高碳、氮含量和磷循环相兲酶活性,改良土壤环境,生草栽培刜期消耗土壤中矿物质元素,在生长刜期要及时给肥。综合各生草草种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以白花三叶草为佳,适宜在南方龙眼果园推广。  相似文献   

6.
付学琴  刘琚珥  黄文新 《园艺学报》2015,42(8):1551-1558
以自然生草2、4和8年的南丰蜜橘园为对象,研究了自然生草和清耕条件下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以及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南丰蜜橘园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占90%以上。与清耕相比,自然生草总体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自然生草除使土壤磷酸单脂酶活性降低外,总体使土壤酶活性提高。自然生草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生草8年比对照增加了196.4%、56.53%、66.67%和77.08%。自然生草2年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生草8年反而比对照增加了25.98%、3.1%和90.57%。自然生草能明显提高南丰蜜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年限自然生草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自然生草能有效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肥力,提升果实鲜食品质。  相似文献   

7.
鼠茅草对苹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年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鼠茅草对苹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鼠茅草降低了苹果园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生草第2年和第3年一级果率分别提高了13.15%、25.71%,667 m2产量分别提高了9.03%、13.77%。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盛产‘苹果梨’和‘延香梨’,但长期的清耕制导致果园保肥保水能力差,加之果农急于追求产量、施肥不科学等,加剧土壤肥力的下降,进而影响果树发育,以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提高。该试验在‘苹果梨’和‘延香梨’园进行,研究自然生草处理和清耕处理对土壤性状、叶片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生草使两个梨园的土壤pH值向适宜方向发展,酸碱中性的,pH值稍有降低;微酸性的,pH值稍有提高。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叶片生长量、叶绿素、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有提高。自然生草对果实品质提高效果显著,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有所降低。可见,自然生草模式在培肥土壤肥力、提高果实品质等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鼠茅草生草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果园生草具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生态效益。为研究苹果园种植鼠茅草对土壤pH、容重、孔隙度,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本试验以清耕处理为对照,设置鼠茅草生草处理,在种植鼠茅草两年后对果园土壤的上述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鼠茅草生草处理能显著提高表层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硝态氮及0~20 cm和0~40 cm土层中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表层土壤的容重,但对铵态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山地李园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浙江省云和县山地中晚熟李园连续3年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地李园生草区比清耕区土壤含水量提高了27.40%,土壤表层温度明显降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提高,其中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增幅较大;与清耕区相比,生草栽培显著提高了中晚熟李果实品质和单株产量,贵阳李和皇家宝石李单株产量分别比清耕区增加21.65%、19.88%。生草栽培适宜在浙西南地区中晚熟山地李园推广。  相似文献   

11.
果园生草技术已成为较为先进的水果园土壤管理方法之一,是果园土壤管理制度一次重大变革。果园生草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有机质含量、调节果园的微生态环境、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等。本文通过简单介绍34个果园人工和自然生草培肥地力的生产实践,整理了适合沂蒙山区果园的生草模式和技术,提出了临沂市水果园人工生草选择黑麦草、紫花苜蓿、鼠茅草,自然生草以马唐、狗尾草、荠菜等为宜。生草园需做好肥水、刈割等管理环节,实现树、草的营养良性循环,以园养园。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生草处理对柑桔园土壤养分的影响,在上海市崇明区长兴岛滨海盐土宫川温州蜜柑园,于9月开始设置行间自然生草及黑麦草、野豌豆、黄花苜蓿、菊苣、高羊茅和鼠茅草等6个草种人工生草处理,翌年对不同草种地上部的生物量及0~20 cm 土层的pH值、有机质、矿质元素有效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野豌豆和黑麦草地...  相似文献   

13.
2017年,对‘灵武长枣’迚行行间生草试验,共设5个生草处理,分别为自然生草及行间种植紫花苜蓿、百脉根、黑麦草、白三叶草,以清耕为对照,探讨行间生草对‘灵武长枣’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行间生草对‘灵武长枣’树高、地径、枣吊长度、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抑制作用,能控制树体营养生长,同时能提高果实维生素C含量,降低果实黄酮含量,改善果实品质;在坐果率方面,除行间种植黑麦草处理明显高于对照(清耕)外,其他4个生草处理均低于对照。综合来看,‘灵武长枣’行间种植黑麦草处理的树高适中、枣吊粗壮、叶面积较大、坐果率高、果实品质佳,推荐其作为生产种植的首选草种。  相似文献   

14.
以3年生‘贵人香’葡萄为试材,连续2年研究了行间自然生草和清耕对其产量、果实品质、枝条贮藏营养及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行间自然生草与清耕相比对产量无显著影响;连续行间自然生草第2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固酸比及单宁含量、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清耕;连续行间自然生草第2年枝条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清耕,枝条抗寒性能也比清耕有所提高。综合分析得出,连年行间自然生草可以提高‘贵人香’葡萄的果实品质和枝条贮藏营养水平及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园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猕猴桃园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评价其有效性,为改善果园土壤肥力和生草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上海金山猕猴桃示范园区行间生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perenne)、自然生草和清耕(对照)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分析0~40 cm土层有机质、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状况,并对养分有效性进行分级评价。【结果】相比于清耕对照,种植白三叶和黑麦草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黑麦草提升效果更显著。种植白三叶草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锌含量,而种植黑麦草更有利于土壤速效钾、有效铁含量的提高。自然生草仅对土壤碱解氮的提升效果较好。猕猴桃园土壤锰元素普遍缺乏,行间生草对果园土壤有效锰的提升效果不显著,需适当补充锰肥。【结论】行间生草对猕猴桃园土壤养分的显著调控作用主要在0~20 cm表层土壤,不同生草类型对猕猴桃园土壤养分改善效果不同,对土壤有机质和大量营养元素的调控效果以黑麦草最佳,对微量元素的调控效果以白三叶草最佳。  相似文献   

16.
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分析了人工种植紫花苜蓿草与自然生草对果园土壤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人工与自然生草均能提高土壤(0~30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且以表层土壤增加更为显著;人工与自然生草处理0~30cm土层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也有显著增加。表明生草能显著培肥土壤,在干旱区果园紫花苜蓿草的人工种植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葡萄园生草处理是常见葡萄园管理措施,但半干旱气候条件下行间生草对葡萄和葡萄酒风味轮廓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当地药食同源的功能性野菜马齿苋为生草品种,清耕为对照,对‘小味儿多’葡萄园进行行间生草试验。结果表明,行间生草增加‘小味儿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但并未影响树体生长。增加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浓度,降低葡萄果实中黄酮醇类物质浓度,但未对葡萄酒的颜色造成显著性影响。同时提高了葡萄酒感官品评中香气指标的评分。  相似文献   

18.
葡萄园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变葡萄园土壤管理制度,通过葡萄园行间人工播种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草与清耕对比试验,分别采集0~20、20~40 cm的混合土样,研究了土壤全N、全P、全K、碱解N、速效P、速效K、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等的变化情况,以期探明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植被形成后能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中低产葡萄园,增强土壤养分供给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和繁殖.对于改善葡萄园土壤生态环境,形成优质葡萄生产能力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9.
苹果园行间生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苹果园行间生草分人工生草和自然生草两种方式。果园生草后每隔4~5年应旋耕一次,将行间烂草翻耕到土壤下层,重新长草。这样既丰富土壤有机质,又防止草皮退化。根据果园规划,提倡在果树苗木定植的前1年实施行间生草。1人工生草与自然生草1.1人工生草优良草种有黑麦草、高羊茅、梯牧草(猫尾草)、早熟禾、毛叶苕子(长毛野豌豆)、紫花苜蓿、鼠茅草等。提倡有选择地混合栽植,如黑麦草与高羊茅混种,或豆科与禾本科混  相似文献   

20.
以蜜桃树为试材,通过桃园行间自然生草和清耕对比试验,分别采集0~15 cm、 15~30 cm和30~45 cm的混合土样,研究了土壤速效N、速效P、速效K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酸碱度和盐度变化情况,探讨行间生草对桃园土壤肥力、酸碱度和盐度的差异.相比于清耕对照,行间自然生草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提高,在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