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间作防控作物土传病害的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国内外不同作物间作防控土传病害的主要成果进行系统性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深入阐述并分析根系分泌物的抑菌作用、根系分泌物介导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诱导作物抗性等对土传病害的防控作用,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山西农业科学》2021,(1):110-114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和土壤产生联系的重要介质,在植物与环境互作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综述了病害胁迫下根系分泌物在组成和含量2个维度的响应,以及这些差异响应在加重或减轻植物病害发展中的作用。根系分泌物组成和数量的变化取决于植物种类和品种、发育时期、植物生长基质和胁迫因素,一方面,根系分泌物能够作为化学信号物质调控土壤病原菌的活性,并能通过改变土壤微生态环境诱导土传病害的发生;另一方面,植物在受到病害胁迫时会分泌具有直接防御性质的抗菌化合物,还能通过根系分泌物招徕功能性的微生物,通过有益菌实现对病原菌的生物控制。可见,对病害胁迫下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响应及作用机制的揭示将在指导植物病害防控、改善生态农业管理、建立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综合管理体系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是严重威胁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土传病害,而带病种苗的调运栽植是该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为了控制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传播,本研究开发了根系修剪、温汤浸泡、喷施氨基寡糖素、间作万寿菊等多种病害绿色防控措施。通过比较不同措施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发现将猕猴桃根系所有毛细根及侧根全部剪除,仅保留主根的修剪方式及将猕猴桃根系在45 °C温汤浸泡30min等种苗处理措施的病害防治效果最佳,防效分别为90.91%和93.1%,是重要的带病种苗处理措施。而喷施氨基寡糖素与间作万寿菊也可以有效控制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是重要的田间病害绿色防控措施。本研究首次针对猕猴桃根结线虫病提出了多种无害化防控措施,对于指导生产中开展病害绿色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根际微生态防治作物土传真菌病害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传真菌病害分布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且危害性大,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化学杀菌剂一直被认为是防治土传真菌病害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化学杀菌剂不仅会造成农药残留、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加,而且还会造成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及土壤、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际微生态是与植物根系发生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土壤微域,是植物自己营造的有利于植物健康和生长的生态系统。深入探究根际微生态防治作物土传真菌病害的机制,有利于从根际微生物、环境因子、抑病物质等方面挖掘防治土传真菌病害安全高效的方法。本研究着重从土传真菌病害的危害、土传真菌病害发生的根际微生态机制及土传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防治土传真菌病害的研究及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植物土传病害素来被植物界认定为最难防治的病害。对瓜类蔬菜土传病害重要病原菌及其生态学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致病菌积累、营养失衡和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是产生作物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土壤微生物不仅受到外界环境、施肥种类、作物生育期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不同作物轮作可以避免某种致病菌的大量积累,减轻土传病害。  相似文献   

7.
花生黑腐病(Cylindrocladium black rot of peanut,简称CBR)是一种由冬青丽赤壳菌(Calonectria ilicicola)侵染引起的花生病害,是典型的土传和种传病害。该病原菌可侵染危害花生植株地下部的果针、根系、果荚以及茎基部等。侵染部位感病后变黑甚至腐烂,发病严重时地上部的叶片表现出萎焉甚至枯萎的症状,最后整个植株枯萎,严重的整个植株死亡。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防治花生黑腐病的化学药剂与玉米等非寄主植物轮作是控制病害的最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花生黑腐病的研究进展,包括病害症状与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分布与寄主范围、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病害的防治和检疫控制等。对该病害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从根系分泌物的历史定义以及作用出发,结合其受植物的品种、根际微生物种类及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认为根系分泌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及某些有毒物质提供了病原微生物的营养,促进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结果表现为发病率高,土传病害严重。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20,(6)
正最近,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区划所农业微生物资源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生科院合作,揭示了捕食性粘细菌防控土传枯萎病的根际生态学机制,发现粘细菌在根际分泌物的驱动下,向根部迁移并定殖,在迁移过程通过其捕食土传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并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该研究为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控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微生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微生物资源团队张瑞福研究员与南京农业大学生科院崔中利教授合作研究揭示了捕食性粘细菌防控土传枯萎病的根际生态学机制,发现粘细菌在根际分泌物的驱动下,向根部迁移并定殖,在迁移过程通过其捕食土传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并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该研究为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控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微生物组》上。  相似文献   

11.
作物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茄科雷尔氏菌侵染引起的青枯病是世界性、毁灭性的作物细菌病害,该病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茄科雷尔氏菌属薄壁菌门β- 变形菌纲雷尔氏菌属,为革兰氏阴性、好氧棒状杆菌,可侵染50 多科200 余种植物。该病原菌在无寄主植物存在时可在土壤、水体中存活5 年以上,一旦有合适的寄主植物,即可通过寄主植物的根部侵染维管束系统,引起寄主植物整株性、不可逆的萎蔫枯死。茄科雷尔氏菌是一个复合种,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与遗传多样性,已发现有5 个生理小种、5 个生化变种、4 个演化型和57 个序列变种。作物青枯病在广东省多种作物上发生十分严重,是广东省重要的植物细菌病害之一。目前,至少发现有35 种植物受到茄科雷尔氏菌的侵染与为害,其中桑、桉树、甘薯、沙姜、南瓜、空心菜、菊花、向日葵、广藿香、胜红蓟和人参果等作物青枯病被首次发现与报道,每年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国内外茄科雷尔氏菌及青枯病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本团队近20 年来在青枯病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综述了烟草土传病害现有防控技术与研究进展,分析了烟草土传病害登记药剂的种类、数量以及应用效果与实际病害防控需求的关系,以期为土传病害的防控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辽宁省设施蔬菜的快速发展,设施蔬菜面积不断扩大,土传病害正日趋成为限制辽宁省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概述了全省设施蔬菜土传病害发生现状和防控技术,总结了全省设施蔬菜土传病害防控效果和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本省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拮抗生防细菌对土传性病害的抑菌机理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土传病害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害.引起土传病害的土传病原物种类很多(真菌、细菌、线虫、病毒),它们通常侵染植物根部,引起植物根部乃至全株的病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在防治方面,化学防治和抗病育种目前只对少数土传病害有效,对大多数土传病害防效甚微.由于这些原因使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整个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植物土传病害的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土传病害的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王玉菊,祁红英,郭坚华植物土传病害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害,通常侵染根部,引起作物根部乃至全株性的病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土传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通常属于积年流行病害,年度间波动不大,且易受土壤环境和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温室土传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十年来,由于国内温室及其配套设备日趋完善,温室植物产品已进入稳定化生产阶段,温室蔬菜、花卉、经济树木等植物产品的生产者因市场的需要和土地的限制而欲进行高价值产品的连续化生产,轮作期限的缩短、连作、适宜土传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的持续建立、栽培抗病品种的广泛缺乏、与栽培措施不相适宜的防治理论与技术导致了土传病害的传播、频繁流行以及新的土传病害的发生,最终导致花费大量投资的温室因土传病害的猖獗而不能获得理想的收获。防治土传病害的技术包括许多种,但由于农药的公害问题,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开始迅速发展,比如新近开始应用的土壤微水分电处理技术等。总的看来,连作引起的土传病害最为频繁,其次为线虫病害和前茬作物根系释放的有害物质,三者构成了温室土传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表明了土传病害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标志。因此。防治土传病害的技术体现了温室生产管理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mVOCs在根际免疫中的研究进展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土传病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频发制约着世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根际微生物群落这一生物屏障为核心的根际免疫在抵御土传病原菌入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竞争营养、产生抗生物质等外,根际微生物还通过分泌易挥发性有机物(Microbi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mVOCs)与病原菌、其他土著微生物以及宿主植物互作,以更好地适应根际环境和发挥抑病功能。由于具有作用浓度低、可在水-土-气等多界面自由迁移和长距离传播等优势,mVOCs日益成为根际免疫领域机理研究和产品开发的热点。本文首先介绍mVOCs参与土壤抑菌性的发现过程,系统梳理抑制土传病原菌的mVOCs及分泌源——有益微生物。其次,从抑制土传病原菌生长和致病、调控微生物群落互作以及激发植物抗性3个方面阐述mVOCs提升根际免疫的作用机理。随后,总结mVOCs在防控土传病害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影响mVOCs产生和作用效果的土壤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最后,提出与根际免疫相关的mVOCs研究思考,呼吁关注mVOCs在根际免疫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关键词:微生物易挥发性有机物;土传病害;根际免疫;微生物生态  相似文献   

18.
大棚番茄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分析大棚番茄土传病害的成因,经过试验、示范探索出了一套大棚番茄土传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清洁田园,实行科学合理轮作、间作套种推广嫁接育苗,加强休棚期土壤消毒,采用秸秆反应堆技术,增施微生物菌剂和复合微生物菌肥,施用抑线虫菌剂等综合技术措施,使大棚番茄生产中的土传病虫害得到了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19.
土壤质量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土壤微生物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及优势菌属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土壤质量随环境的变化过程。因此,系统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防控植物土传病害的关键环节,还是改良土壤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传统生物化学、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高通量测序方法等,阐述了各种方法的应用原理、优缺点。从土壤微生态平衡的角度,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在土传病害防控中的应用进行展望,提出新的研究内容与思路,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土传病害微生态调控。  相似文献   

20.
黄萎病是感染性较强的土传种传真菌病害,具有寄主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的特征,现已成为影响茄科作物正常生长的主要病害。深入了解黄萎病致病机理和寄主植物对黄萎病抗性机理对有效防控该病害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黄萎病危害和黄萎病病原菌类别;从生理层面以及基因层面阐述了黄萎病病原菌的致病机理;重点总结了茄科作物中茄子、番茄、马铃薯在抗黄萎病遗传规律、抗性相关基因方面取得的进展;同时对茄子、番茄和马铃薯中抗/耐病资源筛选以及抗病品种选育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对茄科作物抗黄萎病育种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茄科作物黄萎病的进一步研究及今后的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