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毛虫致灾状况调查与致灾因子分析
引用本文:于德江,郑依国,孙晨辉,赵琛,靳英华,张立军,李金功,刘丽杰.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毛虫致灾状况调查与致灾因子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22(3):103-111.
作者姓名:于德江  郑依国  孙晨辉  赵琛  靳英华  张立军  李金功  刘丽杰
作者单位:1. 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2. 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 长白山科学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078、41171072);
摘    要:目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以原始林为主,森林结构复杂,稳定性好。建立自然保护区60年来,仅在2019年大规模暴发了落叶松毛虫灾害。本研究旨在对致灾状况和致灾因子进行分析。方法]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遭受虫害的北坡森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样地,在2019年和2020年进行了监测,对森林受损和恢复情况进行了研究;并从气象条件和森林结构两个方面探究了长白山地区落叶松毛虫大暴发的原因。结果]研究表明:(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整体上成灾区发生比例不大,但局部受灾程度很重。虫灾区占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总面积的12.5%,其中,一般灾区占21.8%,重灾区占79.2%。受灾的主要树种为鱼鳞云杉、臭冷杉、红松和长白落叶松。(2)长白山落叶松毛虫成灾区森林有所恢复,但是不同林型恢复程度差异明显。长白落叶松林受损林全部恢复,红松阔叶林中红松纯林以及海拔1 100 m至1 300 m云冷杉林重度受损林恢复差。(3)3种受损林型林分结构存在差异,导致3种林型虫口的密度存在差异。云冷杉针叶林竞争指数和大小比数低,树势强,虽然其多样性和混交度高,但都是针叶树种,可视为纯林,因此受害最重。红松针阔混交林竞争指数和大小比数...

关 键 词:落叶松毛虫  致灾状况和因子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