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可提升潜力空间分布及保护分区——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作者姓名:董婷  杨朝现  钟守琴  李伶俐  史宇微  魏朝富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 400715;农业农村部西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成都市国土规划地籍事务中心, 成都 6111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257)
摘    要:基于地貌尺度划定耕地保护区可为山地丘陵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新的视角。本研究采用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重庆市江津区耕地质量可提升潜力空间分布特征;在与耕地质量可改良因子限制程度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耕地保护分区识别与强度诊断模型,划定不同地貌类型的耕地保护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质量可改良因子限制程度总体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带状分布形态;高限制区所占面积最大,占比34.78%。研究区耕地自然等可提升潜力指数呈现东南向西北降低的分布趋势,“随机”型分布较多,占比41.71%;耕地利用等可提升潜力指数呈“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高-高”型、“低-低”型和“随机”型三者分布占比相当。浅丘平坝区应以重点保护为主,将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中丘区应将一般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尽力避免非农建设的挤占;高丘区和山地区应将一般保护与限制保护相结合,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将耕地质量提升潜力与耕地质量限制程度相耦合能够更加明确耕地近期重点保护的区域,同时从地貌尺度划定耕地保护区能够与耕地差异化保护的现实需求相适应,两者可为山地丘陵区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关 键 词:地貌,耕地质量,提升潜力,保护分区,山地丘陵区,江津区
收稿时间:2021/10/8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