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王德胜,马永清,左胜鹏,金付平,袁翠萍. 黄土高原旱作小麦化感表达在根际土中的时空异质性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08, 16(3): 537-542
.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allelopathic expression in rhizosphere soil under different winter-wheat cultivars on dryland Loess Plateau[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08, 16(3): 537-542
DOI:10.3724/SP.J.1011.2008.00537
【打印本页】   【HTML】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995次   下载 821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黄土高原旱作小麦化感表达在根际土中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王德胜,马永清,左胜鹏,金付平,袁翠萍
作者单位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基于统计学方法,对4种不同品种小麦在4个连续生长期根系表层土壤(0—20cm)化感潜势时空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麦之间根系土壤化感潜势差异极显著(P=0.01),随生育期变化。化感潜力的变异与品种有关,一般15cm为普通小麦耕层土壤化感潜力的转折位点。变异函数分析显示,4种小麦根系土壤化感潜势变化是独立、随机、异质性的。“碧玛1号”、“丰产3号”、“宁冬1号”、“小偃22号”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分别为线形模型、球型模型、指数模型和高斯模型。其中“小偃22号”的化感背景值和化感潜力空间结构比随生育期增大,导致0~20cm表层土壤化感表达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4种普通小麦的化感表达均存在时空异质性,其中“宁冬1号”的表层土壤化感表达具有很好的分形特征,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异存在尺度依赖。“宁冬1号”化感潜势在表层土壤的空间分布趋于离散表达,化感潜力的有效纵向半径和有效延深半径分别为5cm和14cm。这种时空变异格局可能与根系发育特征、根系翻转运动及土壤环境有关,化感实施过程可能为熵增过程。根系表层土壤化感潜势时空异质性的研究可为监测化感作用实施,定位有效化感物质和合理利用土壤化感潜势提供理论依据,为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质可能存在迁移转化的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根际土  普通小麦  化感潜势  空间结构  时空异质  生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S13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邵明安)资助项目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allelopathic expression in rhizosphere soil under different winter-wheat cultivars on dryland Loess Plateau
WANG De-Sheng  MA Yong-Qing  ZUO Sheng-Peng  JIN Fu-Ping  YUAN Cui-Ping
Abstract:  
Keyword:  
您是第 6148291 位访问者  冀ICP备05003362号-2
版权所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槐中路286号 050022 电话:0311-85818007 E-mail:editor@sjzia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